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6462发布日期:2023-04-20 00: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二次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硅作为一种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远高于商用石墨,因此被广泛关注。但是硅负极在首次充放电时库伦效率低,且循环过程中硅负极的体积膨胀率大,sei膜也会持续的消耗。为提升硅负极的首次放电容量及循环性能,一般采用硅与石墨混合,同时增加补锂技术。其中较为成熟的补锂技术包含锂带压延补锂,锂粉浆料补锂,pvd蒸镀补锂等;但补锂后,si金属与li金属直接接触时,会发生合金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存在热失控的风险,且si的比例越大,反应越剧烈。因此,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在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层与补锂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能够避免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与补锂材料接触而发生反应,提高极片稳定性,而且补锂层设置于极片最外层,组装成电池注入电解液时,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设置于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保护层、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的补锂层。

4、其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材质为铜、镍、钛、银、镍铜合金中的一种。

5、其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为2~10μm。

6、其中,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的厚度为1~3μm。

7、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

8、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4μm。

9、其中,所述补锂层的厚度为2~6μm。

10、其中,所述补锂层的厚度为3~5μm。

11、其中,所述保护层和补锂层的厚度比为1~1.05:1~1.05。

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补锂效果以及安全性能。

13、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具有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相对于纯石墨涂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补锂层,能够提高锂离子,从而提高首次充放电效应;在硅基负极活性涂层与补锂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避免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与补锂层料接触而发生反应,提高负极片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设置于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保护层、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的补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材质为铜、镍、钛、银、镍铜合金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为2~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的厚度为1~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4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层的厚度为2~6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层的厚度为3~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和补锂层的厚度比为1~1.05:1~1.05。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补锂硅基负极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设置于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保护层、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硅基负极活性涂层的补锂层。本技术的一种补锂硅基负极片,在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层与补锂层之间设置有保护层,能够避免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与补锂材料接触而发生反应,提高极片稳定性,而且补锂层设置于极片最外层,组装成电池注入电解液时,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祝佳丽,刘宏勇,于哲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