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平台及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0980发布日期:2023-08-14 03:2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平台及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充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平台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急需与之协调的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因而换电站的建设应运而生,而如何减少换电站的投入成本、简化换电流程、减少反复换电对电池包的损坏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现有的换电站,均采用有线充电,高压线束接插口的对接需要精准定位,需要提供较高精度的定位设备,从而导致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电池包的高压接插口多次插拔对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均有影响。

3、目前无线充电大多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冷却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多块电池同时满功率无线充电的要求,使得无线充电系统的产业化应用进展缓慢,尤其是在大功率无线充电过程中,电池端温升严重,会严重影响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功率,延长充电时间。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平台及无线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平台,包括:

4、平台本体,其顶部用于放置待充电电池包;

5、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内部,且所述冷却管路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6、本方案中的充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其顶部能够同时放置多组待充电电池包,并同时为多组电池包进行充电,在平台本体的内部设有冷却管路,冷却水在平台端上的冷却管路内循环流动,能够将电池包因充电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能有效对在平台本体上上进行充电的多块待充电电池包进行冷却,确保电池一直处于高功率充电的状态,有效提高充电效率,相较于传统技术中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本申请方案冷却效果更佳。

7、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平台本体包括:

8、第一壳体,其顶部与所述待充电电池包贴合;

9、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0、冷凝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冷却管路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

11、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集流管路和多个分流管路,所述第一集流管路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各所述分流管路的一端通过对应一个进水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路,所述分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2、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二集流管路,所述第二集流管路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分流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3、优选的,多个所述分流管路均为仅具有一个支路的管路;或者

14、多个所述分流管路均为具有两个并联支路的管路;或者

15、多个所述分流管路中的一部分分流管路为仅具有一个支路的单管路、一部分分流管路为具有两个并联支路的管路。

16、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充电平台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分流管路上方、且设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分流管路对应的所述冷凝板上方是否存在所述待充电电池包;

17、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阀门,以及与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

18、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分流管路对应的所述冷凝板上方存在所述待充电电池包时,打开对应的所述进水阀门,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分流管路对应的所述冷凝板上方不存在所述待充电电池包时,关闭对应的所述进水阀门。

19、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充电平台还设置有能够检测所述待充电电池包是否处于满电状态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0、所述控制器设置为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待充电电池包处于满电状态时,关闭所述进水阀门,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待充电电池包不处于满电状态时,打开所述进水阀门。

21、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冷却管路的外壁贴合于所述第一壳体。

22、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尺寸相同。

23、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

24、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25、配电盒,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发射线圈;

26、集线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配电盒;

27、插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侧壁,用于与外部供电系统连接。

28、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冷凝板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29、在其他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凝板的同一侧上。

30、本申请在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待充电电池包,以及所述充电平台,所述待充电电池包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其顶部能够同时放置多组待充电电池包,并同时为多组电池包进行充电,在平台本体的内部设有冷却管路,冷却水在平台端上的冷却管路内循环流动,能够将电池包因充电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能有效对在平台本体上上进行充电的多块待充电电池包进行冷却,确保电池一直处于高功率充电的状态,有效提高充电效率,相较于传统技术中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本申请方案冷却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121)包括第一集流管路和多个分流管路,所述第一集流管路连通于所述进水口(121a),各所述分流管路的一端通过对应一个进水阀门(123)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路,所述分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121b)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121)还包括第二集流管路,所述第二集流管路连通于所述出水口(121b),所述分流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与所述出水口(121b)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平台(s)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22)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122)设置于所述分流管路上方、且设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分流管路对应的所述冷凝板(120)上方是否存在所述待充电电池包(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21b)与所述进水口(121a)位于所述冷凝板(120)的同一侧上。

10.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待充电电池包(200),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平台(s),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电池包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100)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平台及无线充电系统,属于电池包充电领域,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其顶部用于放置待充电电池包;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内部,且所述冷却管路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方案中的充电平台,能够将电池包因充电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确保电池一直处于高功率充电的状态,有效提高充电效率,相较于传统技术中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本申请方案冷却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张佳,左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