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4340发布日期:2023-06-03 07:4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芯,更具体地说,涉及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1、锂离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供电设备,其提前充电后为设备进行供电,锂离子电芯结构主要由外壳及内部的电芯组成,其中申请号为“202020696870.8”所公开的“锂电池电芯结构”,其已经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电芯结构是将多个单电芯单元进行串联或并联,而不是连续的电芯单元构成的锂电池电芯结构,导致整体结构不够稳定,使用过程容易发生短路,故障率较高,同时构成电芯单元的电芯胚体是通过叠片方式一次叠一片或一次叠多片的方式,此种方式叠片的数量和次数过多,制约电芯产能,影响生产效率,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多种弊端,再经过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721272937.x”所公开的“一种锂电池电芯结构”,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的解决了常规监测传感器主要针对电池整体进行温度上的监测,无法实现对每个电池单元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现有的监测方法也无法实现对锂电池内部形变的监测等技术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类似结构的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过热现象,从而会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在进行串联时,都是通过导电材料进行焊接,因此导致操作比较麻烦,而且焊接后不易拆卸,而且,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中缺少电解液存储补充功能,因此在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员频繁的对其进行更换,导致其实用性能较低。鉴于此,我们提出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分离板划分为上腔和下腔,且分离板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通孔,所述外壳内部的下腔中放入有电芯主体,且上腔内部填充有电解液,所述电芯主体的顶部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且正极耳和负极耳的顶端延伸至外壳的顶部;

5、所述外壳包括内侧壳和外侧壳,且内侧壳的外侧设有外侧壳,且内侧壳与外侧壳之间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部注入有冷却液;

6、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的顶端焊接有凹型座,且凹型座两侧的底部焊接有焊接块,且凹型座的顶部放置有压板,且焊接块的顶部与压板的两侧边处焊接安装有弹簧。

7、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底端与外壳内部的上腔连通,且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顶盖。

8、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侧壳底部的中央处设有底口,且底口与内侧壳和外侧壳的夹层连通,且底口的内部安装有底塞。

9、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壳顶部与正极耳和负极耳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焊接管,且焊接管贯穿外壳和分离板,且焊接管的内壁设有绝缘密封层,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贯穿对应的焊接管。

10、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芯主体包括阳极箔、隔膜层和阴极箔,且阳极箔的外侧设有隔膜层,隔膜层的外侧设有阴极箔,且阴极箔的外侧设有隔膜层,阳极箔、隔膜层和阴极箔卷缩成柱状结构,所述正极耳与阳极箔电性连接,且负极耳与阴极箔电性连接。

11、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板呈t型结构,且压板的底部焊接有焊接板,且焊接板的底部设有连续波纹尖端。

12、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压板的顶部中央处焊接有拉环,且拉环的表面套有橡胶套。

13、3.有益效果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外壳采用内侧壳和外侧壳组成,而且内侧壳和外侧壳之间预留夹层,可以在夹层中注满冷却液,因此在该锂离子电芯结构工作时,冷却液可以快速吸收热量冷却锂离子电芯结构,提高锂离子电芯结构的耐高温性能,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锂离子电芯结构出现过热现象,从而有效的延长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使用寿命。

16、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正极耳、负极耳顶端的凹型座、焊接块、弹簧、压板等结构,因此在对锂离子电芯结构进行串联安装时,可以直接将外部导电片放入到凹型座内部,然后在弹簧和压板的作用下将导电片牢牢固定在凹型座内部,从而完成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串联安装,而且直接用力将压板上拉,即可将导电片抽出,方便锂离子电芯结构之间的拆分,从而极大的提高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会用性能。

17、3、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分离板将外壳内部划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可以存储电解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可以持续渗入到电芯主体内部,及时对电芯主体进行电解液补充,保证电芯主体内部的电解液充足,极大延长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使用时间,无需频繁对锂离子电芯结构进行更换,提高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通过分离板(2)划分为上腔和下腔,且分离板(2)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通孔(201),所述外壳(1)内部的下腔中放入有电芯主体(3),且上腔内部填充有电解液,所述电芯主体(3)的顶部设有正极耳(304)和负极耳(305),且正极耳(304)和负极耳(305)的顶端延伸至外壳(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焊接有连接管(103),且连接管(103)的底端与外壳(1)内部的上腔连通,且连接管(103)的顶端安装有顶盖(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壳(102)底部的中央处设有底口(105),且底口(105)与内侧壳(101)和外侧壳(102)的夹层连通,且底口(105)的内部安装有底塞(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与正极耳(304)和负极耳(305)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焊接管(107),且焊接管(107)贯穿外壳(1)和分离板(2),且焊接管(107)的内壁设有绝缘密封层(108),所述正极耳(304)和负极耳(305)贯穿对应的焊接管(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3)包括阳极箔(301)、隔膜层(302)和阴极箔(303),且阳极箔(301)的外侧设有隔膜层(302),隔膜层(302)的外侧设有阴极箔(303),且阴极箔(303)的外侧设有隔膜层(302),阳极箔(301)、隔膜层(302)和阴极箔(303)卷缩成柱状结构,所述正极耳(304)与阳极箔(301)电性连接,且负极耳(305)与阴极箔(303)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03)呈t型结构,且压板(403)的底部焊接有焊接板(404),且焊接板(404)的底部设有连续波纹尖端(4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03)的顶部中央处焊接有拉环(406),且拉环(406)的表面套有橡胶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改进型卷绕式锂离子电芯结构,属于锂离子电芯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分离板划分为上腔和下腔,且分离板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通孔,所述外壳内部的下腔中放入有电芯主体,且上腔内部填充有电解液,所述电芯主体的顶部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且正极耳和负极耳的顶端延伸至外壳的顶部;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分离板将外壳内部划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可以存储电解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可以持续渗入到电芯主体内部,及时对电芯主体进行电解液补充,保证电芯主体内部的电解液充足,极大延长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使用时间,无需频繁对锂离子电芯结构进行更换,提高锂离子电芯结构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屈兴志,蔡恒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贝特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