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9286发布日期:2023-05-06 23:2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继电器的动作电压是指触点由断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值。当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时,复归电压是指触点由闭合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时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值。当继电器为非磁保持继电器时,触点由闭合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时残留的线圈电压值称为释放电压。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继电器并不能很好地调节动作电压,并且当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时,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的调节不能独立完成,调节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不便调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底座、触点组件、推杆机构及弹性件,触点组件包括可接触或可分离的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推杆机构沿所述触点组件的接触分离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推杆机构上,所述第一弹性部用于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提供触点压力;所述第二弹性部用于在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推杆机构提供朝着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力。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不向所述推杆机构提供弹性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永磁体;

6、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铁芯,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推动杆,所述铁芯背向所述推动杆的一侧设有所述永磁体。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包括:

8、底壁;

9、侧壁,连接于所述底壁;以及

10、止挡部,连接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部抵接;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不与所述止挡部接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两个弹性片,两个所述弹性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12、每个所述弹性片的沿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用于抵压于所述动簧片和所述底座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

14、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凸起用于抵接于所述动簧片;以及

15、簧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底座抵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

18、主簧片,沿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开口;

19、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的边缘,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推杆机构抵接。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凸起用于抵接于所述推杆机构。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孔,所述动簧片的两端设置的动触点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所在平面不共面。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包括杆部和底部,所述底部连接于所述杆部轴向的一端,且沿着所述杆部的轴向,所述动簧片相对于所述底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弹性部抵接于所述底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用于向所述动簧片施加朝着所述第三位置移动的弹性力;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底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簧片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推杆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动簧片处于所述第三位置。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杆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连接于所述底部,且沿着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25、所述第一侧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动簧片和所述弹性件均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动簧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抵接。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为一体结构。

27、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调整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力的大小,即可调节继电器的动作电压的大小。

29、再者,当继电器具有永磁体(即继电器具有磁保持功能)时,通过调整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力的大小,可单独调节继电器的复归电压的大小,而不影响动作电压,通过调整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力的大小,可单独调节动作电压的大小,而不影响复归电压,进而使得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处于无压差的状态。此时,只需对永磁体进行充磁或退磁,即可增大或减小磁保持力,因而可同步调整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而无需调整继电器其他零部件的散差,降低了对其他零部件精度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杆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不向所述推杆机构提供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两个弹性片,两个所述弹性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凸起用于抵接于所述推杆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孔,所述动簧片的两端设置的动触点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所在平面不共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包括杆部和底部,所述底部连接于所述杆部轴向的一端,且沿着所述杆部的轴向,所述动簧片相对于所述底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弹性部抵接于所述底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用于向所述动簧片施加朝着所述第三位置移动的弹性力;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底部和所述动簧片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连接于所述底部,且沿着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为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底座、触点组件、推杆机构及弹性件,触点组件包括可接触或可分离的静簧片和动簧片,静簧片固定连接于底座;推杆机构沿触点组件的接触分离方向,相对于底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动簧片通过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推杆机构上,第一弹性部用于当推杆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提供触点压力;第二弹性部用于在推杆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向推杆机构提供朝着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力。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何峰,何仲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