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6392发布日期:2023-06-03 09:0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


背景技术:

1、目前圆柱电池采用集流盘激光焊接的电池结构,其集流盘设计为圆形镂空结构,集流盘与箔材小极耳通过激光焊接连接;集流盘与电芯的正极端子,通过电阻焊连接;集流盘与电芯负极端子,通过弹片接触连接。这种集流盘结构,与传统的圆柱电池引出极耳的结构相比,该结构的优势在于接触面积更大,电子集流效果更好,制作的成品电芯内阻更小,倍率性能较优。但也存在不足,因为现有集流盘为镂空结构,需要多处打孔,需经过多序加工,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需在集流盘上打孔且便于加工的集流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无需在集流盘上打孔且便于加工。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包括集流盘主体,所述集流盘主体的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极性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凸出于集流盘主体,所述集流盘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电芯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凸出于集流盘主体,且所述集流盘主体通过极耳连接部与揉平面形成注液导流通道。

4、进一步的,所述集流盘主体的外轮廓处在集流盘主体法向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注液开口,且所述注液开口导通注液导流通道。

5、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开口与集流盘主体的外轮廓重合。

6、进一步的,所述集流盘主体上背离于极耳连接部的一侧面上凹设有焊接凹槽,且所述焊接凹槽在集流盘主体的法向上正对应于极耳连接部。

7、进一步的,所述极耳连接部与集流盘主体为一体式冲压成型。

8、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凹槽呈腰槽状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端子连接部为翘片结构,所述翘片结构的一端连接于集流盘主体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向远离于集流盘主体的一侧翘起。

10、进一步的,所述集流盘主体上对应于翘片结构贯通开设有导流口。

11、进一步的,所述端子连接部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与集流盘主体一体冲压成型设置,所述集流盘主体上背离于凸台结构的一侧面上包含有熔焊凹槽,所述熔焊凹槽正对应于凸台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集流盘主体为铝、铜或镍材质中的任一种。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盘仅包含位于其本体两侧的极耳连接部和端子连接部,其极耳连接部和端子连接部均为凸出的结构,无需在集流盘上打孔且便于加工,且提升集流盘主体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盘主体(1),所述集流盘主体(1)的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极性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凸出于集流盘主体(1),所述集流盘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电芯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2),所述极耳连接部(2)凸出于集流盘主体(1),且所述集流盘主体通过极耳连接部与揉平面形成注液导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主体的外轮廓处在集流盘主体法向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注液开口(10),且所述注液开口(10)导通注液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开口(10)与集流盘主体(1)的外轮廓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主体(1)上背离于极耳连接部(2)的一侧面上凹设有焊接凹槽(4),且所述焊接凹槽(4)在集流盘主体的法向上正对应于极耳连接部(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2)与集流盘主体(1)为一体式冲压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凹槽(4)呈腰槽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为翘片结构(3a),所述翘片结构(3a)的一端连接于集流盘主体(1)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向远离于集流盘主体(1)的一侧翘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主体(1)上对应于翘片结构(3a)贯通开设有导流口(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为凸台结构(3b),所述凸台结构(3b)与集流盘主体(1)一体冲压成型设置,所述集流盘主体上背离于凸台结构(3b)的一侧面上包含有熔焊凹槽(6),所述熔焊凹槽(6)正对应于凸台结构(3b)。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主体(1)为铝、铜或镍材质中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的集流盘,包括集流盘主体,所述集流盘主体的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极性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凸出于集流盘主体,所述集流盘主体的另一侧面上包含有用于与电芯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凸出于集流盘主体,且所述集流盘主体通过极耳连接部与揉平面形成注液导流通道,无需在集流盘上打孔且便于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