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6300发布日期:2023-04-20 23:4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现有动力电池的输出极保护盖与底座装配固定方式,多数采用在保护盖与底座的侧面设置多个卡接结构,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但是此种方式存在装配效率低、拆卸困难、卡接结构易损坏的问题;现有输出极底座多数采用燕尾槽或卡爪结构与端板固定,该种固定方式具有不可拆卸性,在返厂维修过程中无法对输出极底座进行单独拆卸与更换,大大提升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通过转轴结构的旋转与卡接实现两者的装配和固定,单手即可完成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卡扣的开合,并且单手即可完成带有转轴的保护盖与带有轴槽的输出极底座的拆合,操作简单,效率高,同时不会对零部件造成任何损坏;输出极底座通过卡销与端板上的卡接孔的卡合实现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固定,通过使用工具可实现输出极底座的单独拆卸与更换,大大地节约了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包括输出极底座、嵌装螺母、输出极保护盖;

3、嵌装螺母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与输出极底座构成一体,输出极保护盖后端左右侧壁上分别对撑设置有转轴,输出极底座对应转轴位置分别设有便于拆合的转轴枢接部,以便于转轴可由输出极底座后端轻松容置于转轴枢接部内,使得转轴可在转轴枢接部内轴向旋转;输出极保护盖前端面下部设有限位突部,该限位突部与对应的输出极底座前端面限位触接,限位突部、输出极底座前端面、转轴和转轴枢接部相互配合,限制输出极保护盖在输出极底座前后、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

4、所述转轴枢接部结构为输出极底座左右对应的侧壁后端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缺失豁口,输出极保护盖的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该缺失豁口内,输出极保护盖的前端与输出极底座触接后,缺失豁口在后端限制了输出极保护盖的向前位移以及保护盖后端的上下位移,缺失豁口与输出极底座前端配合,限制输出极保护盖的前后位移以及上下位移,输出极保护盖的左右侧壁被分别邻接于外侧的输出极底座的左右侧壁限制左右位移;缺失豁口还便于单手操作输出极保护盖开合和从输出极底座拆装,向上旋转的输出极保护盖的转轴可轻松用单手从输出极底座的水平向凹槽中退出,便于更换维护。

5、所述缺失豁口的形状为一字型豁口,豁口的高度与转轴直径相匹配。

6、所述一字型豁口设置方向为水平朝向、倾斜向下度朝向或倾斜向上度朝向,设置目的为了限制输出极保护盖后端向前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移,同时便于单手操作拆卸输出极保护盖。

7、所述缺失豁口的形状由前端的圆形豁口以及后端的一字型豁口一体成型构成,缺失豁口后端的一字型豁口的高度小于转轴的直径,缺失豁口前端的圆形豁口直径与转轴直径相匹配,该圆形和一字型一体成型豁口的结构可保证旋转向上的输出极保护盖不会自行由输出极底座后端脱落。

8、所述转轴枢接部结构为输出极底座左右对应的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条水平向凹槽,输出极保护盖的转轴对应限位容置于水平向凹槽内,水平向凹槽的设置作用之一有利于输出极保护盖左右侧的转轴由水平向凹槽后端滑动至水平向凹槽前端,转轴在前方被水平向凹槽的前侧壁限位于水平向凹槽前端,在上下方也被水平向凹槽上下侧壁限位,转轴在左右方向被水平向凹槽的底壁限位,输出极保护盖以水平向凹槽为轴孔可旋转,输出极保护盖前端可旋转与输出极底座限位触接,使得输出极保护盖在三维方向被限位固定;水平向凹槽的设置作用之二是便于单手操作输出极保护盖开合和从输出极底座拆装,旋转向上的输出极保护盖的转轴用单手向后拉拽就可从输出极底座的水平向凹槽中退出,便于更换维护。

9、输出极保护盖的限位突部上开设有扣合窗,对应该扣合窗位置的输出极底座前端面处设置有扣合凸部,扣合窗可开合限位扣接于该扣合凸部上;限位突部下端向外设有弯折突舌,扣合凸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10、所述输出极保护盖左侧壁开设有铝排容置开口,以便于铝排在此的容置固定。

11、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挤压铝型材端板,该挤压铝型材端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挤压型腔,挤压铝型材端板上对应于挤压型腔的左侧壁或/和右侧壁位置开设有开孔;所述输出极底座底面向下突设有两个卡接结构部,每个卡接结构部匹配的插合于对位的挤压铝型材端板的挤压型腔内,每个卡接结构部的左侧壁或/和右侧壁上设有弹片,弹片上对应于开孔位置设有椭圆形卡接凸起,开孔形状和大小与椭圆形卡接凸起匹配,椭圆形卡接凸起容置于开孔内,卡接结构部的设置可方便输出极底座与挤压铝型材端板的挤压型腔的插合,弹片、弹片上的椭圆形卡接凸起以及挤压铝型材端板上的开孔相互配合,增加了输出极底座与挤压铝型材端板插合的牢固度,又便于两者的拆装。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通过转轴结构的旋转与卡接实现两者的装配和固定,单手即可完成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卡扣的开合,并且单手即可完成带有转轴的保护盖与带有轴槽的输出极底座的拆合,操作简单,效率高,同时不会对零部件造成任何损坏;输出极底座通过卡销与端板上的卡接孔的卡合实现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固定,通过使用工具可实现输出极底座的单独拆卸与更换,大大地节约了维修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极底座(1)、嵌装螺母(2)、输出极保护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枢接部(11)结构为输出极底座(1)左右对应的侧壁后端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缺失豁口(111),输出极保护盖(3)的转轴(31)分别转动连接于该缺失豁口(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豁口(111)的形状为一字型豁口,一字型豁口的高度与转轴(31)直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型豁口设置方向为水平朝向、倾斜向下45度朝向或倾斜向上45度朝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豁口(111)的形状由前端的圆形豁口以及后端的一字型豁口一体成型构成,缺失豁口(111)后端的一字型豁口的高度小于转轴(31)的直径,缺失豁口(111)前端的圆形豁口直径与转轴(31)直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枢接部(11)结构为输出极底座(1)左右对应的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条水平向凹槽(112),输出极保护盖(3)的转轴(31)对应限位容置于水平向凹槽(1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输出极保护盖(3)的限位突部(32)上开设有扣合窗(321),对应该扣合窗(321)位置的输出极底座(1)前端面处设置有扣合凸部(12),扣合窗(321)可开合限位扣接于该扣合凸部(12)上;限位突部(32)下端向外设有弯折突舌(322),扣合凸部(12)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保护盖(3)左侧壁开设有铝排容置开口(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铝型材端板(4),该挤压铝型材端板(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挤压型腔(41),挤压铝型材端板(4)上对应于挤压型腔(41)的左侧壁或/和右侧壁位置开设有开孔(42);所述输出极底座(1)底面向下突设有两个卡接结构部(13),每个卡接结构部(13)匹配的插合于对位的挤压铝型材端板(4)的挤压型腔(41)内,每个卡接结构部(13)的左侧壁或/和右侧壁上设有弹片(131),弹片(131)上对应于开孔(42)位置设有椭圆形卡接凸起(132),开孔(42)形状和大小与椭圆形卡接凸起(132)匹配,椭圆形卡接凸起(132)容置于开孔(42)内。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底座和保护盖的连接结构,包括输出极底座、嵌装螺母、输出极保护盖;嵌装螺母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与输出极底座构成一体,输出极保护盖后端左右侧壁上分别对撑设置有转轴,输出极底座对应转轴位置分别设有便于拆合的转轴枢接部;输出极保护盖前端面下部设有限位突部,该限位突部与对应的输出极底座前端面限位触接;本技术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通过转轴结构的旋转与卡接实现两者的装配和固定,单手即可完成保护盖与输出极底座卡扣的开合,并且单手即可完成带有转轴的保护盖与带有轴槽的输出极底座的拆合,操作简单,效率高,同时不会对零部件造成任何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修远,王明,孙永健,高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