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电池和极片中间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2655发布日期:2023-04-26 23: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电池和极片中间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极片、电池和极片中间件。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目前,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相关技术多采用提高镍含量或掺杂硅负极等方式,来提升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进而实现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目的,应用中发现,基于相关技术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仍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基于相关技术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电池和极片中间件,用于解决相关技术所制备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

3、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流体内的补锂颗粒,所述集流体内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补锂颗粒位于所述通孔中;

4、所述集流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涂层,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活性涂层。

5、可选的,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活性物质颗粒;

6、所述第一活性涂层包括所述活性物质颗粒,和/或,所述第二活性涂层包括所述活性物质颗粒。

7、可选的,所述第一面上涂覆有第三活性涂层,所述第一活性涂层位于所述第三活性涂层背对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上,所述第三活性涂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活性涂层的孔隙率;

8、和/或,

9、所述第二面上涂覆有第四活性涂层,所述第二活性涂层位于所述第四活性涂层背对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上,所述第四活性涂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活性涂层的孔隙率。

10、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面上涂覆有所述第三活性涂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活性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三活性涂层的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十九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十九;

11、在所述第二面上涂覆有第四活性涂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活性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四活性涂层的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十九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十九。

12、可选的,所述集流体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95%。

13、可选的,所述集流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活性涂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15、所述第二活性涂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16、可选的,所述集流体为泡沫铜或泡沫铝。

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负极片以及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

1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极片中间件,包括:

19、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流体内的补锂颗粒,所述集流体内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补锂颗粒位于所述通孔中;

20、所述集流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活性涂层,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封膜层,所述活性涂层和所述封膜层盖合封闭所述多个通孔。

2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补锂颗粒对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损失的锂离子进行补充,以提高电池首效,进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将集流体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利用多孔集流体存在的通孔对补锂颗粒进行收纳,这能在涂布活性层的同时完成补锂颗粒的加入,避免在极片涂布完成后再进行补锂,简化添加补锂剂的制程。

23、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中间件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涂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泡沫铜或泡沫铝。

9.一种电池,包括负极片以及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所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10.一种极片中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电池和极片中间件,其中,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流体内的补锂颗粒,所述集流体内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补锂颗粒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集流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涂层,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活性涂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补锂颗粒对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损失的锂离子进行补充,以提高电池首效,进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将集流体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利用多孔集流体存在的通孔对补锂颗粒进行收纳,这能在涂布活性层的同时完成补锂颗粒的加入,避免在极片涂布完成后再进行补锂,简化添加补锂剂的制程。

技术研发人员:王洛,彭冲,李俊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