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5978发布日期:2023-05-05 13:1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继电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导电引出端1、绝缘外壳2和导电动片3。现有的继电器在工作过程中引出端和动片之间分开时出现电弧,会导致引出端和动片上的金属被电弧烧蚀溅射到外壳的内壁上,久而久之会导致其内壁上镀上连续的金属表面,使得继电器工作时与其邻近的外壳内壁处导通,导致与外界通电短路,从而导致继电器的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

2、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和快充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内器件空间有限,因此不能将继电器的体积做大,同时快充技术使得现有的充电电压不断增大,逐渐由原来的500v提升到了现在的1500v,导致现有的继电器耐压性能在继电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不足以满足现有快充高压的使用条件。而现有的继电器在电动汽车内安装后通常处于电动汽车内部,且不易检测,因此通常要求其使用寿命达到10万次以上,而现有的继电器在高压快充技术的影响下难以达到上述使用寿命,导致容易出现由于继电器故障引发的驾驶风险,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继电器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溅射死角的凹槽,使得方形陶瓷外壳内不会出现连续的导电层,进而出现导通回路,影响继电器的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其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快速充电技术。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包括绝缘外壳和导电动片,绝缘外壳顶部两侧固定有与导电动片配合的导电引出端导电动片连接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内侧壁上自上向下内凹成形有若干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入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开口槽内部的最宽处。

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内壁的上部和/或下部分别成形有与第一开口槽平行的第二开口槽。

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均为弧形或扇形。

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为扇形,所述第二开口槽为弧形。

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口槽的入口处宽度小于第二开口槽内部的最宽处。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外壳为方形陶瓷外壳。

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5包括对称设置且均为环形的上开口槽部51和下开口槽部52。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外壳2包括顶板21和分别处于四面并与顶板21连接的侧板22。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溅射死角的凹槽,使得方形陶瓷外壳内不会出现连续的导电层,进而出现导通回路,影响继电器的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其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快速充电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包括绝缘外壳(2)和导电动片(3),绝缘外壳(2)顶部两侧固定有与导电动片(3)配合的导电引出端(1)导电动片(3)连接有推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内侧壁上自上向下内凹成形有若干环形设置的第一开口槽(5);所述第一开口槽(5)的入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开口槽(5)内部的最宽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5)内壁的上部和/或下部分别成形有与第一开口槽(5)平行的第二开口槽(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5)和第二开口槽(6)均为弧形或扇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5)为扇形,所述第二开口槽(6)为弧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槽(6)的入口处宽度小于第二开口槽(6)内部的最宽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为方形陶瓷外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5)包括对称设置且均为环形的上开口槽部(51)和下开口槽部(5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包括顶板(21)和分别处于四面并与顶板(21)连接的侧板(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压继电器结构,包括绝缘外壳和导电动片,绝缘外壳顶部两侧固定有与导电动片配合的导电引出端导电动片连接有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内侧壁上自上向下内凹成形有若干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入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开口槽内部的最宽处。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溅射死角的凹槽,使得方形陶瓷外壳内不会出现连续的导电层,进而出现导通回路,影响继电器的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了其耐压性能和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快速充电技术。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胜,李滔,黄安治,邓超艳,李浩嶂,司勇,张梦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