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1414发布日期:2023-10-22 09:3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冷却,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电动机械设备以其节能环保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燃油机械设备。电动机械以电能作为动力,通过电动机驱动机械主体行驶。蓄能电池作为电动动力源被使用在电动机械上,随着蓄能电池的高效使用,高倍率充放电场景越来越多,电池模组发热量增大,蓄电池会因温度过度上升,而性能降低或寿命减短。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蓄能电池做成电池包,该电池包主要由电池模组、电池壳体及冷却系统、电路系统组成。同过在电池包内加入冷却系统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降温。

2、现有电池模组降温技术中有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风冷系统主要是通过带动力的风扇对电池模组吹风,以达到为电池模组降温的效果,其虽然成本较低,但存在均热性能差、冷却效率低的缺点。液冷系统是将冷却液体包裹在管线内,将管线体绕着电池模组缠绕布置,通过冷却液体流经各电池模组带走热量来对高温的电池模组进行降温,液冷系统降温效果好,但因为液冷系统的冷却液需要进出电池包,该项技术材料工艺要求较高,系统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

2、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包,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5、若干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6、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连接于所述壳体或电池模组;

7、直冷相变装置,所述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具有空腔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相变材料。

8、可选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9、和/或所述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

10、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底壁、顶壁和设置于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侧壁;

11、所述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或侧壁上。

12、可选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呈片状。

13、可选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通过胶层粘接于所述电池模组。

14、可选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具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15、所述第一板体为平直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凹凸造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贴合,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成型有所述空腔;

16、所述第一板体粘接于所述电池模组。

17、可选的,所述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的数量和所述电池模组的数量相等;

18、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分别贴合于相应的电池模组。

19、可选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具有夹层腔;

20、所述风冷装置的吸风侧或吹风侧正对所述夹层腔设置。

21、可选的,所述的电池包包括风道壳;

22、所述风道壳设置于两个电池模组之间,且所述风道壳沿所述夹层腔的边沿延伸设置,以封挡所述夹层腔的部分边沿。

23、可选的,所述风道壳的两侧分别通过泡棉粘接于电池模组。

24、可选的,所述夹层腔具有敞口;

25、所述风冷装置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上,且所述风冷装置的扇叶的旋转轴线朝向所述敞口设置。

26、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依次间隔设置;

27、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电芯间口琴管,所述电芯间口琴管连通所述夹层腔;

28、所述壳体对应各所述电芯间口琴管分别设置相应的通气孔组。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申请的电池包将风冷装置和直冷相变装置结合提高了冷却效率,能满足电池模组的快充快放的冷却需求,相比液冷系统冷却效率接近或更高,但是结构更简单,造价成本更低,可推广性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底壁、顶壁和设置于底壁和顶壁之间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呈片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相变装置通过胶层粘接于所述电池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相变装置具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所述直冷相变装置的数量和所述电池模组的数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各电池单体依次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若干电池模组、风冷装置和直冷相变装置。壳体具有容纳腔,各电池模组均设置于容纳腔内,风冷装置连接于壳体或电池模组,直冷相变装置设置于容纳腔内,直冷相变装置具有空腔和设置于空腔内的相变材料。本申请的电池包将风冷装置和直冷相变装置结合提高了冷却效率,能满足电池模组的快充快放的冷却需求,相比液冷系统冷却效率接近或更高,但是结构更简单,造价成本更低,可推广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华,蔡宁,张涛,施婕,夏雨,郭良合,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