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9602发布日期:2023-07-06 21:0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交联聚乙烯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


背景技术:

1、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过氧化物交联的方法,使聚乙烯分子由线型分子结构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工作温度从70℃提高到90℃,显著提高电缆的载流能力。

2、传统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等组成,绝缘层位于导体与保护层之间,绝缘层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聚乙烯是一种线性的分子结构,在高温下极易变形,在导体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发热,进而使绝缘层受热变形,不利于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正常使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包括:

3、电缆导体,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设置有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外部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套;

4、所述绝缘保护层包括导体包带和绝缘层;

5、所述屏蔽层包括外屏蔽层和铜带;

6、所述防护层包括绕包带和内衬层;

7、所述导体包带的外部与绝缘层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抗热变形层。

8、优选的,所述导体包带套接于电缆导体的外部,所述抗热变形层套接于导体包带的外部,所述绝缘层套接于抗热变形层的外部。

9、优选的,所述外屏蔽层套接于绝缘层的外部,所述铜带套接于外屏蔽层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绕包带套接于铜带的外部,所述内衬层套接于绕包带的外部。

11、优选的,所述铜带与绕包带之间设置有填充层。

12、优选的,所述内衬层与外护套之间设置有铠装层。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导体包带与绝缘层之间设置一个抗热变形层,抗热变形层采用聚酰胺+30%玻纤,聚酰胺是一种内含酰胺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可由内酸氨二环聚合制得纤维原料,也可由二元氨与二元酸缩聚形成,聚酰胺塑料的机械强度较高、刚性大、韧性大、耐磨性优异、电性能良好,聚酰胺塑料中加入30%的玻纤,可以有效地改善聚酰胺制品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老化性,尤其是耐疲劳性可提高至未加玻纤的2.5倍,由于聚酰胺具有无毒、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进而通过抗热变形层能够防止绝缘层受热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带(2)套接于电缆导体(1)的外部,所述抗热变形层(3)套接于导体包带(2)的外部,所述绝缘层(4)套接于抗热变形层(3)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层(5)套接于绝缘层(4)的外部,所述铜带(6)套接于外屏蔽层(5)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带(8)套接于铜带(6)的外部,所述内衬层(9)套接于绕包带(8)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带(6)与绕包带(8)之间设置有填充层(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9)与外护套(11)之间设置有铠装层(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热变形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包括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的外部设置有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的外部设置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套;绝缘保护层包括导体包带和绝缘层;导体包带的外部与绝缘层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抗热变形层。本技术利用在导体包带与绝缘层之间设置一个抗热变形层,抗热变形层采用聚酰胺+30%玻纤,聚酰胺塑料中加入30%的玻纤,可以有效地改善聚酰胺制品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老化性,尤其是耐疲劳性可提高至未加玻纤的2.5倍,由于聚酰胺具有无毒、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进而通过抗热变形层能够防止绝缘层受热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秦雪峰,毛云岗,姚勇,许淑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昊特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