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8600发布日期:2023-04-22 09:2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捧。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重要考虑因素,电动汽车是由较大的电池包进行车辆供电,使用的电池大多数是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通过串、并联方式实现高电压和高能量的电池系统。在相同能耗不变,电池包体积和重量都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单次最大行驶里程主要取决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当前,通过动力电池包的轻量化来大幅度提升能量密度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主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可以减少电池包内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电池包的内部结构,降低电池包的整体重量,进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另外,通过具有换热流道的侧壁与极片组件直接进行换热,还可以提升整个电池包的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极片组件,所述极片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体,通过将换热通道设置在壳体侧壁上,使壳体的侧壁形成为具有换热通道的冷板结构,实现了冷板与电池单体的壳体集成为一体,由此无需额外设置冷板,减少电池包内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电池包的内部结构,降低电池包的整体重量,进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同时,具有换热流道的侧壁与极片组件直接进行换热,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热交换效率,进而可以提升整个电池包的换热效率。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主壳和冷板,所述主壳为盒体形状,所述主壳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敞开形成为敞开口,所述冷板与所述主壳相连且封盖所述主壳的敞开口,所述换热流道、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均形成于所述冷板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流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流道沿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冷板内还形成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分别连接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设在所述冷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且在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换热流道中的其中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相连且另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相连,所述第三腔布置在所述冷板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多个所述换热流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腔相连。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板内还形成有吸能腔,所述吸能腔形成于所述冷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壳上设有至少一个结构薄弱区,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所述结构薄弱区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壳与所述冷板焊接连接,和/或,所述极片组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支撑件,所述绝缘支撑件设于所述冷板上,所述极片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设于所述绝缘支撑件上。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冷板的至少一侧边沿超出所述主壳的同一侧的边沿。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冷板的两侧边沿分别超出所述主壳的两侧边沿,且所述冷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超出所述主壳的边沿的宽度与所述冷板的总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01-0.4。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包,包括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单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多个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单体,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壳和冷板,所述主壳为盒体形状,所述主壳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敞开形成为敞开口,所述冷板与所述主壳相连且封盖所述主壳的敞开口,所述换热流道、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均形成于所述冷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流道沿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内还形成有吸能腔,所述吸能腔形成于所述冷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上设有至少一个结构薄弱区,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所述结构薄弱区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与所述冷板焊接连接,和/或,所述极片组件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支撑件,所述绝缘支撑件设于所述冷板上,所述极片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设于所述绝缘支撑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冷板的至少一侧边沿超出所述主壳的同一侧的边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冷板的两侧边沿分别超出所述主壳的两侧边沿,且所述冷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超出所述主壳的边沿的宽度与所述冷板的总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01-0.4。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极片组件,所述极片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单体,通过将换热通道设置在壳体侧壁上,使壳体的侧壁形成为具有换热通道的冷板结构,实现了冷板与电池单体的壳体集成为一体,由此无需额外设置冷板,减少电池包内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电池包的内部结构,降低电池包的整体重量,进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曲凡多,蔡云雯,李凡,陈嘉鹏,孟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