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芯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4013发布日期:2023-06-01 18:5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线芯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线连接,特别涉及线芯连接件。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圆线芯和扁线芯一般分别与插头连接,再通过插头插接实现电性连接,结构复杂,占据空间大的问题,不便于在狭窄空间内走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线芯连接件,所述线芯连接件实现圆线和扁线之间的直接连接,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芯连接件,包括:

3、第一安装部,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呈方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供扁线插入;

4、第二安装部,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体制成,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呈圆弧形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供圆线插入;

5、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变形块,所述第一变形块用于压紧所述扁线,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第二变形块,所述第二变形块用于压紧所述圆线。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芯连接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无需设置插头相互插接,扁线穿入第一安装槽并通过第一变形块压紧固定,圆线通过第二安装槽并通过第二变形块压紧固定,实现圆线和扁线之间的直接连接和导通,结构简单,组合后体积小,便于在狭窄空间内走线。

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一变形块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变形块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变形块朝内变形以压紧所述扁线。

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一变形块呈弧形结构。

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扁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对应的第一定位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扁线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定位槽贯穿所述扁线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且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二变形块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变形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二变形块朝内变形以压紧所述圆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第二变形块呈弧形结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制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芯连接件,所述连接部呈流线型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块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变形块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变形块朝内变形以压紧所述扁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块呈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扁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对应的第一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扁线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定位槽贯穿所述扁线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且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块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变形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二变形块朝内变形以压紧所述圆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块呈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流线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线芯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为金属材质,第一安装部设置有呈方形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供扁线插入;第二安装部,为金属材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一体制成,第二安装部设置有呈圆弧形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供圆线插入;其中,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变形块,第一变形块用于压紧扁线,第二安装部设置有第二变形块,第二变形块用于压紧圆线。无需设置插头相互插接,扁线穿入第一安装槽并通过第一变形块压紧固定,圆线通过第二安装槽并通过第二变形块压紧固定,实现圆线和扁线之间的直接连接和导通,结构简单,组合后体积小,便于在狭窄空间内走线。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华,李迎君,蒋政松,吴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鹤山市柏拉蒂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