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内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1884发布日期:2023-04-29 18:5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池内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铝壳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内部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池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电芯、侧边条、mylar膜以及隔圈,其中,现在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安装侧边条,装完侧边条之后再在电芯的外面包一层mylar膜,最后在上述组装结构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隔圈。其中,隔圈起到起到拘束极耳束、并与侧边条及mylar膜形成整体保护电芯的结构件;侧边条为具有一定厚度的pp材质板,起到加固电芯强度的;mylar膜也即麦拉膜,是一种聚酯薄膜,包裹在电芯的外部,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上述三者组装时,侧边条以及mylar膜与隔圈的连接方式均是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固定,热熔过程中,由于温度及时间不易控制,会有烫伤电芯或粘结不到位、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内部组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边条以及mylar膜与隔圈的连接方式均是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固定,热熔过程中,由于温度及时间不易控制,会有烫伤电芯或粘结不到位、脱落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内部组件,包括:固定防护构件、保护膜、侧部加固构件以及电芯;其中,所述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侧部加固构件,以形成初始组装件;

3、所述初始组装件的外部包裹有所述保护膜,以形成中间组装件,5且所述中间组装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固定防护构件;

4、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保护膜形成有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5、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形成有第三连接部,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形成有0第四连接部,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连接。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安装孔,且所述凸起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起,所5述第二连接部为安装孔。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卡槽,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限位凸起。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形成于所0述固定防护构件的端部的卡槽,所述第四连接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着所述中间组装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防护构件的一端部形成有过孔,且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过孔延伸至外部。

1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形成有第一导流槽;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形成有第二导流槽以及第一浸润孔;所述保护膜形成有第二浸润孔,且所述第二浸润孔和所述第一浸润孔交错设置;

12、所述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浸润孔以及所述第一浸润孔顺次相连通。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着所述中间组装件的长度方向,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组装件的端部。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的翻盖;其中,所述主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壳体,且套设于所述中间组装件的端部;所述翻盖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侧部加固构件,所述中间组装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和/或

16、所述保护膜的对应于所述侧部加固构件的侧部粘贴胶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8、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内部组件中,固定防护构件也即隔圈与保护膜也即mylar膜以及侧部加固构件也即侧边条均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组装在一起,避免采用热熔的方式,进而不会伤害到电芯,不会出现因为粘接不到位所引起的脱落的风险,整体结构更稳定,而且强度更高,不易变形或者损坏。

19、隔圈以及侧边条均形成导流槽,并且在mylar膜和侧边条上开设浸润孔,方便电解液浸润。

20、将mylar膜的侧边部的第一浸润孔和侧边条上的第二浸润孔进行交错设置,避免了极片因错位而与外壳接触,从而导致外壳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防护构件、保护膜、侧部加固构件以及电芯;其中,所述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侧部加固构件,以形成初始组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安装孔,且所述凸起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卡槽,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限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形成于所述固定防护构件的端部的卡槽,所述第四连接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中间组装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防护构件的一端部形成有过孔,且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过孔延伸至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形成有第一导流槽;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形成有第二导流槽以及第一浸润孔;所述保护膜形成有第二浸润孔,且所述第二浸润孔和所述第一浸润孔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中间组装件的长度方向,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组装件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加固构件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的翻盖;其中,所述主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壳体,且套设于所述中间组装件的端部;所述翻盖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侧部加固构件,所述中间组装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固定防护构件;和/或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铝壳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内部组件,包括:固定防护构件、保护膜、侧部加固构件及电芯,电芯的沿其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侧部加固构件,以形成初始组装件;初始组装件的外部包裹有保护膜,以形成中间组装件,且中间组装件的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套设有固定防护构件;固定防护构件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保护膜形成有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可见,固定防护构件也即隔圈与保护膜也即Mylar膜以及侧部加固构件也即侧边条均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组装在一起,避免采用热熔的方式,进而不会伤害到电芯,不会出现因为粘接不到位所引起的脱落的风险,整体结构更稳定,而且强度更高,不易变形或者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明,陈多哲,贾峰,许彬,杨亦双,杨庆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