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0192发布日期:2023-06-01 10:2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动力电池具有能量高,储能时间长,可循环次数多的优点,因此,动力电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动力电池通常运用在电动汽车里,目前用户不断追求更高的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更大的有效内部空间。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模组通常采用长电芯电池单体或者是方型卷绕电池单体。由于长电芯电池单体受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约束,即电芯越长,制程工艺难度越大,极易导致产品合格率降低的问题;方型卷绕电池单体受到制成工艺中卷针宽度、卷绕机控制能力等物理条件的影响,因此一般很难制造出宽度超过200mm的电芯。此外,现有技术中,人们通过采用线束连接的方式将多个电池单体进行连接,这样虽然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电池模组的体积,增加了制造成本,减少电动汽车的内部空间。

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7035910u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动力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主要包括:正极耳、负极耳、焊接片和连接板。其中,正极耳和负极耳沿第一方向叠层设置,焊接片设置在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连接板将正极耳、焊接片和负极耳连接在一起。该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易于加工和装配,能够减少电芯之间的线束连接,简化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提高动力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4、该现有技术虽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焊接片与正极耳和负极耳进行焊接连接,进而使得两个电芯能够串联在一起,但是也会导致动力电池的排列处于固化状态,无法根据装配需求改变排列方式,使得该动力电池的适应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连接单元、防护固定单元和供电单元。

4、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导线连接件和焊接片,所述防护固定单元包括防护加固盖,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池和正极耳。

5、所述导线连接件位于所述正极耳的一端,所述防护加固盖位于所述正极耳的外壁,所述导线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卡块,所述导线连接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耐折弹力条。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导线连接件可形变的特性和其上安装的耐折弹力条,使得电池可以按需改变排列位置,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而且利用耐折弹力条的耐弯折性,提高了导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正极耳的上表面开设有竖向卡槽,所述竖向卡槽的内壁与所述竖向卡块的外壁卡接,所述正极耳的外壁与所述焊接片的内壁活动连接。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向卡块的一侧开设有承载孔,所述正极耳的一侧开设有横向插孔,所述焊接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外壁与所述横向插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柱的尾端外壁与所述承载孔的内壁活动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导线连接件、竖向卡块、封堵条、电池、正极耳和焊接片的配合使用,使得竖向卡块能够卡接到竖向卡槽中,再利用焊接片上安装柱形成双重限位,保证电池和导线连接件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和稳定性,同时利用防护加固盖对电池和导线连接件的同时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防护加固盖也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防护。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线连接件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封堵条,所述封堵条的一侧与所述正极耳的一端搭接。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加固盖的内壁开设有贴合槽,所述贴合槽的内壁与所述正极耳的外壁卡接。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加固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螺钉。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的一端设置有负极盖片,所述负极盖片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盖片。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利用导线连接件、竖向卡块、封堵条、电池、正极耳和焊接片的配合使用,使得竖向卡块能够卡接到竖向卡槽中,再利用焊接片上安装柱形成双重限位,保证电池和导线连接件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和稳定性,同时利用防护加固盖对电池和导线连接件的同时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防护加固盖也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防护。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利用导线连接件可形变的特性和其上安装的耐折弹力条,使得电池可以按需改变排列位置,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而且利用耐折弹力条的耐弯折性,提高了导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连接单元、防护固定单元和供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5)的上表面开设有竖向卡槽(6),所述竖向卡槽(6)的内壁与所述竖向卡块(9)的外壁卡接,所述正极耳(5)的外壁与所述焊接片(7)的内壁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卡块(9)的一侧开设有承载孔(11),所述正极耳(5)的一侧开设有横向插孔(8),所述焊接片(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外壁与所述横向插孔(8)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柱的尾端外壁与所述承载孔(11)的内壁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连接件(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封堵条(10),所述封堵条(10)的一侧与所述正极耳(5)的一端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加固盖(4)的内壁开设有贴合槽(15),所述贴合槽(15)的内壁与所述正极耳(5)的外壁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加固盖(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钉(13),所述第一螺钉(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螺钉(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的一端设置有负极盖片(16),所述负极盖片(16)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盖片(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串联结构,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连接单元、防护固定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导线连接件和焊接片,所述防护固定单元包括防护加固盖,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池和正极耳,所述导线连接件位于所述正极耳的一端。本技术通过利用导线连接件、竖向卡块、封堵条、电池、正极耳和焊接片的配合使用,使得竖向卡块能够卡接到竖向卡槽中,再利用焊接片上安装柱形成双重限位,保证电池和导线连接件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和稳定性,同时利用防护加固盖对电池和导线连接件的同时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防护加固盖也对两者的连接处进行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致锂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