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7119发布日期:2023-04-05 14:0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调试结构的电池包,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内电池芯片的调试是电池包在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由于调试结构的设计并不合理,导致在对电池芯片进行调试时,则需要将电池包的壳体进行拆解,使得调试的过程操作不便,且调试效率低下。

2、目前,jtag接口主要用于电池芯片内部测试,它通过在器件内部定义一个tap,tap控制器的状态通过tck和tms进行内部状态的改变,实现数据和指令的输入,通过专门的jtag测试工具(例如我们现在用的lauterbach工具也是利用的jtag接口)对其内部节点进行测试。jtag接口最基础的就4个引脚tdi(测试数据输入)、tdo(数据输出信号)、tms(模式选择信号)、tck(时钟信号)。

3、而在车辆的生产线上对于电池芯片进行调试的方式,首先拆解电池包,再使用trace32通过接入jtag接口对电池芯片进行刷写更新以及bm的擦拭。此过程还涉及到万一进行装车后出现问题,那么所带来的损失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以便于提高电池芯片调试的便利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所述调试结构包括位于电池包外的jtag接口,以及用于构成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电池芯片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件。

4、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件经由所述电池芯片上的部分pin针与所述电池芯片电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件采用柔性电路板。

6、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件用于构成所述jtag接口的tdi引脚、tck引脚、tms引脚以及tdo引脚分别与电池控制单元中的四个can接口一一对应的电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can接口的探针相连。

8、进一步的,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can接口的探针焊接相连。

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通过将jtag接口设置在电池包外,并通过电连接件将jtag接口与电池芯片电连接,能够在电池包外对电池芯片进行调试,从而无需拆解电池包,进而利于提高电池芯片调试的便利性,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11、此外,电连接件通过部分pin针与电池芯片电连接的方式,利于提高pin针的结构利用率,且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电连接件采用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从而利于将jtag接口引出至电池包外。jtag接口与can接口电连接,在不使用jtag接口时可正常使用can线束无影响,如需使用jtag接口时,可通过外接can接口转换线使用jtag接口来对电池芯片进行调试以及更新。

12、另外,jtag接口与can接口的探针相连,利于布置实施。而jtag接口与探针焊接相连,则利于提高连接效果及强度。

1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池芯片,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

1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和车辆与上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结构包括位于电池包外的jtag接口,以及用于构成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电池芯片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其特征在于:

7.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池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电池包及车辆,本技术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包括位于电池包外的JTAG接口,以及用于构成JTAG接口与电池芯片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件。本技术所述的电池芯片的调试结构,通过将JTAG接口设置在电池包外,并通过电连接件将JTAG接口与电池芯片电连接,能够在电池包外对电池芯片进行调试,从而无需拆解电池包,进而利于提高电池芯片调试的便利性,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剑,谭小辉,江子荣,张建彪,张放南,杨红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