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8422发布日期:2023-09-08 01:0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电芯作为最小的储能单元,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通过组合安装的方式构成电芯组。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捆扎的方式将多个电芯进行组合,虽然结构简单,可降低电芯组的空间利用率,但由于电芯组完成组装后还需连接采集线束以及转接排,采集线束布置较为混乱,且无固定结构,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采集线束易发生熔断,安全性较差,且转接排需与电芯极柱进行焊接,装配工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可在对多个电芯进行固定的同时,分别对采集线束与电连接片进行固定,可在提高电芯安全性的同时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电芯、多个采集线束、多个电连接片以及多个电芯支架。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多个采集线束用于对所述多个电芯的电参数进行信号采集处理;多个电连接片用于所述多个电芯的电连接;多个电芯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支架的围设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一个容纳空间容置一个电芯;每一所述电芯支架形成有线束固定部和连接片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采集线束,所述连接片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电连接片。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电芯支架,可在每相邻两个之间的容纳空间容置一个电芯,进而实现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的叠放并对电芯起到限位作用,在多个电芯支架将多个电芯进行限位后,电芯支架上的线束固定部可对储能装置的多个采集线束进行固定,连接片固定部可对储能装置的多个电连接片进行固定。由此,无需单独设置线束支架,即可完成对采集线束的固定,采集线束较为整洁,可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并且电连接片通过连接片固定部与电芯固定连接,无需单独进行焊接,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储能装置的生产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支架包括多个第一电芯支架和两个第二电芯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两个第二电芯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芯支架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被分隔出两个容纳子空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的两个所述容纳子空间围设形成一个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第二电芯支架具有一个所述容纳子空间,每一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芯支架相连,相邻的所述第二电芯支架与所述第一电芯支架围设形成一个容纳空间。由此,储能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效率更高,提高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支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限定出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线束固定部和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形成于所述顶板。由此,线束固定部与连接片固定部均位于电芯支架的同一侧,且均位于顶板上,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6、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内部空间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出两个所述容纳子空间。由此,可使相邻两电芯间隔开,为电芯散热提供空间,提高安全性。

7、可选地,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线束固定部位于所述顶板的中间区域上,所述连接片固定部位于所述线束固定部的一侧。由此,可在提高采集线束以及电连接片连接稳固性的同时简化采集线束以及电连接片的结构,提高储能装置的可靠性。

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线束固定部的一侧,且相邻的所述电芯支架的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由此,可防止采集线束与电连接片被固定时发生位置干涉,进而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固定部与所述采集线束电绝缘,所述连接片固定部与所述电连接片电绝缘。由此,可防止储能装置发生短路,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挡板凹设形成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电芯的电连接组件和泄压排气组件。由此,可便于电芯的电连接组件的连接,降低装配难度。

11、可选地,所述多个采集线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采集线束和第二采集线束,所述线束固定部构造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成对的第一卡扣,所述成对的第一卡扣分别位于所述泄压排气组件两侧,并分别固定所述第一采集线束和第二采集线束。由此,通过第一卡扣可使采集线束稳定固定,提高安全性。

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卡扣与第二子卡扣,成对的所述第一子卡扣与所述第二子卡扣的间距大于所述泄压排气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每个所述第一子卡扣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采集线束的直径、所述第二子卡扣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采集线束的直径。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采集线束的稳固性,提高安全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片包括:转接部以及位于所述转接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芯的电连接件,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顶板上方,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包括:第二卡扣,所述转接部上设置有卡扣过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设所述卡扣过孔以固定所述转接部。由此,第二卡扣可通过卡扣过孔将电连接片稳定固定,进而可简化装配工序。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相连,另一端远离所述顶板延伸并与所述顶板限定出卡槽,所述转接部的一侧边沿伸入所述卡槽,以对所述电连接片进行限位。由此,可对电连接片进行进一步固定,可提高电连接片与电芯的电连接件连接的稳固性。

15、可选地,所述电连接片的靠近所述第三卡扣的边侧距离所述卡槽的间隙为0.1mm-1.3mm。由此,可提高转接排连接的稳固性。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芯支架包括多个第一电芯支架和两个第二电芯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两个第二电芯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芯支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限定出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线束固定部和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均形成于所述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内部空间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出两个容纳子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线束固定部位于所述顶板的中间区域上,所述连接片固定部位于所述线束固定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线束固定部的一侧,且相邻的所述电芯支架的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部与所述采集线束电绝缘,所述连接片固定部与所述电连接片电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挡板凹设形成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电芯的电连接件和泄压排气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多个采集线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采集线束和第二采集线束,所述线束固定部构造为沿所述第二方向成对的第一卡扣,所述成对的第一卡扣分别位于所述泄压排气组件两侧,并分别固定所述第一采集线束和第二采集线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卡扣与第二子卡扣,成对的所述第一子卡扣与所述第二子卡扣的间距大于所述泄压排气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每个所述第一子卡扣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采集线束的直径、所述第二子卡扣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采集线束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片包括:转接部以及位于所述转接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芯的电连接件,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顶板上方,所述连接片固定部包括:第二卡扣,所述转接部上设置有卡扣过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设所述卡扣过孔以固定所述转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相连,另一端远离所述顶板延伸并与所述顶板限定出卡槽,所述转接部的一侧边沿伸入所述卡槽,以对所述电连接片进行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电连接片的靠近所述第三卡扣的边侧距离所述卡槽的间隙为0.1mm-1.3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电芯、多个采集线束、多个电连接片以及多个电芯支架。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多个采集线束用于对多个电芯的电参数进行信号采集处理;多个电连接片用于多个电芯的电连接;多个电芯支架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且每相邻的两个电芯支架的围设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一个容纳空间容置一个电芯;每一电芯支架形成有线束固定部和连接片固定部,线束固定部用于固定采集线束,连接片固定部用于固定电连接片。由此,无需单独设置线束支架,即可完成对采集线束的固定,采集线束较为整洁,可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并且电连接片通过连接片固定部与电芯固定连接,无需单独进行焊接,提高了储能装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