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7442发布日期:2023-04-21 18:5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同轴电缆,具体为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


背景技术:

1、电热化学(etc)发射技术是一种新概念发射技术,依靠脉冲功率电源(pps)提供电能、产生等离子体引燃发射药,从而推进弹丸高速运动,是实现火炮超高速、远程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作为etc发射系统内部电能传输的必要元件,脉冲功率电缆主要用于pps与发射器之间的连接。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目前etc发射关键技术正逐步获得突破。在技术概念和应用设想验证阶段、技术方案和技术途径试验验证阶段等以往研究过程中,脉冲功率电缆采用平行双导线结构或多根商业大功率电缆并联,缺乏工程化的适用性和匹配性。在将脉冲功率电缆用于pps与发射器之间的连接时,需要根据脉冲功率电缆使用特制的电缆接头组件,以确保超高电流传输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以保障脉冲功率电源(pps)与发射器之间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用于将同轴脉冲电缆连接在设备上,包括内导体接头、外导体接头以及绝缘组件;

4、所述内导体接头包括内导体连接套以及用于连接设备的柱状接头,所述内导体连接套用以套接在同轴脉冲电缆的内导体上;

5、所述外导体接头包括同轴装配的压接套以及外导体连接套,所述压接套装配于内导体绝缘层外,所述外导体连接套与压接套之间形成嵌入同轴脉冲电缆外导体的环形空间;所述压接套具有用于连接设备的压接环,所述压接套还具有形成所述环形空间的配合环,所述配合环的外壁沿着外导体嵌入的方向呈外径渐宽的斜锥面;

6、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在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之间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套接的一对平行间隔的绝缘环。

7、优选地,所述压接环具有用于连接设备的环状外壁面。

8、优选地,所述压接套与外导体连接套通过螺栓装配固定。

9、优选地,所述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均采用紫铜材质。

10、优选地,所述内导体连接套与柱状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11、优选地,所述柱状接头用于插入设备的内导体连接座,所述内导体连接套外覆盖有绝缘套。

12、优选地,所述绝缘套为硅橡胶套。

13、优选地,所述绝缘环为尼龙材质,且绝缘环外包覆一层由内导体接头到外导体接头的热缩套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能够适配军工领域的etc发射系统与同轴脉冲电缆的连接,满足传递高功率脉冲电流的要求,在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之间设置绝缘套、绝缘环等结构,防止高压脉冲电压的击穿,起到空间上绝缘阻隔作用。并且外导体接头形成的环形空间中,具有斜锥面的设计,能够使沿着电缆轴线方向呈圆周分布的外导体更顺畅地嵌入所述环形空间,并且随着压接套与外导体连接套的连接固定,外导体连接套会将嵌入环形空间的外导体压紧压实,避免松脱,避免电缆的接头部分外导体出现偏移以及分布不均匀,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用于将同轴脉冲电缆连接在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接头、外导体接头以及绝缘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环具有用于连接设备的环状外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与外导体连接套通过螺栓装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均采用紫铜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连接套与柱状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接头用于插入设备的连接座,所述内导体连接套外覆盖有绝缘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为硅橡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环为尼龙材质,且绝缘环外包覆一层由内导体接头到外导体接头的热缩套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脉冲电缆接头联接件,属于同轴电缆技术领域,用于将同轴脉冲电缆连接在设备上,包括内导体接头、外导体接头以及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在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之间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套接的一对平行间隔的绝缘环。本技术能够适配军工领域的ETC发射系统与同轴脉冲电缆的连接,满足传递高功率脉冲电流的要求,在内导体接头与外导体接头之间设置绝缘套、绝缘环等结构,防止高压脉冲电压的击穿,起到空间上绝缘阻隔作用,同时避免电缆的接头中外导体出现偏移以及分布不均匀,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松,丁运生,闵泽宇,朱峰林,刘虎,李兵,王学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