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簇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9199发布日期:2023-07-05 15: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储能电池簇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簇。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储能电池簇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是利用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主要包括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目前以锂电池为主。

2、锂电池储能系统是将大量储能锂电池存放在集装箱或机柜内,进行削峰填谷、调频等功能的新能源设备。具有易安装,易运输,模块化等优点。储能技术可以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同步完成的模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3、随着储能的发展,成本越来越成为储能产品的重点考核指标,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系统成本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有技术的储能电池簇是由电芯为单元组成模组,模组集成为电池包,再把电池包集成为电池簇,中间过程伴随了大量的结构件,这部分结构件占据着电池簇除电芯外的很大一部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储能电池簇,以利于降低其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储能电池簇,包括具有多层安装空间的电池架,各层所述安装空间内均设有电芯组;多层所述安装空间沿所述电池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电芯组包括沿所述电池架宽度方向依次紧密排布的若干电芯单元,且各所述电芯单元均沿所述电池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

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架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侧板,以及设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多个底托板,多个所述底托板沿所述侧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层所述安装空间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托板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电芯组的沿所述电池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抵接连接,且所述电芯组的底部与对应的所述底托板之间粘结相连。

6、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池架的高度方向上,各所述底托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绝缘层。

7、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池架高度方向上,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底托板的顶部设有一个所述电芯组,并于所述电芯组顶部设有散热风道;在所述电池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散热风道的散热方向分别对应多个所述电芯组的两侧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电芯组中的各所述电芯单元之间通过导电连接件相连。

9、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连接件为导电软连接件。

10、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软连接件为铝巴。

11、进一步的,所述电芯单元为刀片电芯,且所述刀片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设在所述刀片电芯的沿所述电池架厚度方向的两端。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能电池簇,通过使电芯单元直接组成电池簇,而省去中间工序的模组、电池包的集成过程,利于提升电池簇的集成度,同时节省掉了电池包壳体、端板等结构件,大大减少结构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储能电池簇的生产成本,并有利于提升储能电池簇的生产速度。

14、此外,通过使电芯组的底部与对应的底托板之间粘接相连,有利于提升该储能电池簇整体的刚度,从而提升该储能电池簇运输和震动时的安全性。

15、另外,通过在最上方的电芯组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风道,并使散热风道的散热方向,分别对应电芯组的沿电池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则能够在满足电池簇的散热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该储能电池簇的冷却部分所占的空间,进一步提升该储能电池簇的集成度。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储能电池簇。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能系统,通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储能电池簇,有利于减少该储能系统的结构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该储能系统的生产成本,并提升该储能系统的生产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簇,其特征在于:

9.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簇及储能系统,本技术的储能电池簇,包括具有多层安装空间的电池架,各层安装空间内均设有电芯组;多层安装空间沿电池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电芯组包括沿电池架宽度方向依次紧密排布的若干电芯单元,且各电芯单元均沿电池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所述的储能电池簇,通过使电芯单元直接组成电池簇,而省去中间工序的模组、电池包的集成过程,利于提升电池簇的集成度,同时节省掉了电池包壳体、端板等结构件,大大减少结构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储能电池簇的生产成本,并能够提升储能电池簇的生产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汤胤博,刘金花,谈作伟,任志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