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及蓄电元件用的负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4873发布日期:2023-09-24 04:4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蓄电元件及蓄电元件用的负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元件及蓄电元件用的负极。


背景技术:

1、以锂离子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因其能量密度的高度,多用于个人计算机、通信终端等电子设备、汽车等。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一般而言具备具有由隔离件电隔离的一对电极的电极体以及介于电极间的非水电解质,其通过在两电极间进行离子的接受和释放而进行充放电。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蓄电元件,还广泛普及有锂离子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

2、以这样的蓄电元件的高能量密度化、充放电效率的提高等作为目的,作为上述蓄电元件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使用以石墨作为代表的碳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221895号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在碳材料中,实心石墨由于在粒子内不具有空隙,因此与空心石墨相比较,具有输入输出性能低的趋势。另一方面,实心石墨的反应活性点比较少,因此耐久性优异。为了提高上述实心石墨的输入输出性能,小粒径化很有效,但如果使实心石墨小粒径化,则放电容量可能降低。因此,本发明人研究了将小粒径的实心石墨和空心石墨进行混合而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然而,在对使用将小粒径的实心石墨和空心石墨混合而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极板进行加压加工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充放电循环性能降低的现象。

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电循环性能优异,并且输出性能优异的蓄电元件。

3、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蓄电元件具备具有负极基材以及在上述负极基材中的至少一个面直接或间接地层叠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具有中值粒径d1的实心石墨粒子、具有大于上述实心石墨粒子的中值粒径d2的空心石墨粒子以及导电剂,上述导电剂为纤维状碳。

4、发明效果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蓄电元件,充放电循环性能优异,并且输出性能也优异。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元件,具备负极,所述负极具有负极基材和在所述负极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直接或间接层叠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实心石墨粒子的中值粒径d1与所述空心石墨粒子的中值粒径d2的关系满足1<(d2/d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纤维状碳的平均纵横比为50~100。

5.一种蓄电元件用的负极,具备负极基材和在所述负极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直接或间接地层叠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蓄电元件,具备负极,所述负极具有负极基材和在上述负极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直接或间接地层叠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并且,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具有中值粒径D1的实心石墨粒子以及具有大于上述实心石墨粒子的中值粒径D2的空心石墨粒子以及导电剂,上述导电剂为纤维状碳。

技术研发人员:尾木谦太,熊林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