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78062发布日期:2023-10-21 12:4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一直以来,在外装体中收纳有卷绕型的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广泛利用,所述卷绕型的电极体是将带状的正极和带状的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近年来,从电池的高容量化的观点出发,作为负极合剂层中所含的负极活性物质,研究了使用与石墨等碳系材料相比每单位质量能够吸藏更多的锂离子的包含硅(si)的si系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合剂层中以规定的比例含有si系材料的负极。

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卷绕型的电极体的上下被绝缘板夹持,并且收纳于比外装体的入槽部更靠下侧(底部侧)的空间。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负极,其含有2种si系材料,在负极合剂层的厚度方向上分开的2层中,2种si系材料的混合比例相互不同。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2228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498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的卷外端部,在负极因充电而膨胀时,位于入槽部之下的负极不会将绝缘板向入槽部的上方推起而是发生弯曲,有可能使相邻的间隔件发生断裂而产生微小短路。特别是,si系材料与碳系材料相比,由锂离子的吸藏引起的体积变化大,因此在包含si系材料的负极中发生微小短路的风险变大。在专利文献1~3中,没有对抑制电极体的卷外端部的内部短路进行研究,尚有研究的余地。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卷外端部的内部短路的发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非水电解质、以及收纳电极体和非水电解质的外装体,负极包含第1负极活性物质和充电时的膨胀率比第1负极活性物质大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在将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相对于第1负极活性物质和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合计质量的比例设为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的情况下,卷外端部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小于卷内端部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抑制电极体的卷外端部的内部短路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非水电解质、以及收纳所述电极体和所述非水电解质的外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1负极活性物质为碳系材料,所述第2负极活性物质为硅系材料。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抑制了电极体的卷外端部中的内部短路的发生。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非水电解质、以及收纳电极体和非水电解质的外装体,负极包含第1负极活性物质和充电时的膨胀率比第1负极活性物质大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在将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相对于第1负极活性物质和第2负极活性物质的合计质量的比例设为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的情况下,卷外端部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小于卷内端部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比率。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淳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