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方法、基板接合装置以及基板接合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5321发布日期:2023-11-04 14:3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接合方法、基板接合装置以及基板接合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接合方法、基板接合装置以及基板接合系统。


背景技术:

1、提议一种装置,其用以将2片基板彼此接合的装置,并具备在接合时安装基板的安装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装装置具有:外侧的环状部分,借真空夹头固持基板的周部;及变形手段,使基板变形成使基板的中央部从安装装置突出。而且,此装置在设定成使2片基板的接合面的中央部彼此接触的状态后,解除真空夹头的对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吸附固持。借此,借作用于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复原力及重力,接触部分以一方的基板的中心为起点朝向半径方向外侧逐渐地扩大,而至一方的基板的周面。依此方式,将2片基板彼此接合。

2、[先行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23708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2、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的情况,在作用于一方的基板的周部的复原力及重力的大小是不充分时,有一方的基板的周部成为从另一方的基板的周部浮起的状态的情况,在此情况,担心在彼此接合的2片基板的周部发生空隙,或担心强度降低。

3、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事由,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合方法、基板接合装置以及基板接合系统,前述接合方法可抑制在彼此被接合的基板的周围的空隙的发生,而提高基板之间的接合强度。

4、[解决问题的手段]

5、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接合方法将第1基板与第2基板接合,前述接合方法包含:

6、基板固持步骤,对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的至少一方只固持周部,且在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的接合面彼此相对向的状态,固持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

7、第1接触步骤,在使前述第1基板弯曲成前述第1基板的中央部对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朝向前述第2基板突出的状态,使前述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前述第2基板的中央部接触;

8、第2接触步骤,在前述第1接触步骤之后,从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以及

9、接合步骤,在前述第2接触步骤之后,在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在整个面接触的状态,只将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压在前述第2基板的周部,借此,将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接合。

10、依据其他的观点的本发明的基板接合装置将第1基板与第2基板接合,前述基板接合装置包括:

11、第1基板固持部,固持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在固持前述第1基板的状态,在与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相对向的第1区域的内侧的第2区域形成凹部;

12、第2基板固持部,在使前述第2基板的接合面与前述第1基板的接合面相对向的状态,固持前述第2基板;

13、固持部驱动部,向前述第1基板固持部与前述第2基板固持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驱动前述第1基板固持部或前述第2基板固持部的至少一方;以及

14、控制部,借前述第1基板固持部在前述第1基板弯曲成前述第1基板的中央部对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朝向前述第2基板突出的状态固持,从前述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前述第2基板的中央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从前述第1基板及前述第2基板的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在使前述第1基板与前述第2基板在整个面接触的状态,将前述固持部驱动部控制成通过将前述第1基板固持部压在前述第2基板固持部,而只将前述第1基板的周部压在前述第2基板的周部。

15、[发明功效]

16、若依据本发明,在使第1基板弯曲成第1基板的中央部对第1基板的周部朝向第2基板突出的状态,使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第2基板的中央部接触后,从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而且,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在整个面接触的状态,通过只将第1基板的周部相对地压在第2基板的周部,而将第1基板与第2基板接合。借此,在通过从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而第2基板的周部成为对第1基板的周部浮起的状态的情况,也只将第1基板的周部相对地压在第2基板的周部,借此,可使第1基板的周部与第2基板的周部无间隙地接触。因此,可抑制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彼此接合的状态的在第1基板的周部与第2基板的周部的空隙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接合方法,将第1基板与第2基板接合,该接合方法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在该基板固持步骤,该第1基板及该第2基板为静电夹头所固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在该第2接触步骤,在使该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该第2基板的中央部相向的状态,缩短该第1基板的周部与该第2基板的周部之间的距离,借此,从该第1基板及该第2基板的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在该第2接触步骤,通过在使该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该第2基板的中央部相向,不必从外部对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向彼此接近的方向进行加压,而借在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之间所产生的分子间力,从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的中央部朝向周部扩大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的接触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在该第1接触步骤之前,还包含亲水化步骤,其对该第1基板的接合面与该第2基板的接合面进行亲水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至少该第1接触步骤、该第2接触步骤以及该接合步骤在降压下所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

8.一种基板接合装置,将第1基板与第2基板接合,该基板接合装置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2基板固持部在固持该第2基板的侧具有平坦面,在固持该第2基板的状态,在与该第2基板的周部相对向的第3区域配设第2静电夹头,并在该第3区域的内侧的第4区域配设第3静电夹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1基板固持部位于比该第2基板固持部更铅垂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控制部从该第1基板的中央部与该第2基板的中央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使该第1基板的周部与该第2基板的周部接触时,将该固持部驱动部控制成该第1基板固持部与该第2基板固持部的至少一方向该第1基板固持部与该第2基板固持部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1基板固持部在该第1基板固持部的该第1区域的内侧的第2区域,设置以该第2区域的中央部为中心的环形的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1基板固持部具有至少一条肋,其从在该第1基板固持部的该第1区域的内侧的第2区域所设置的凹部的中央部延伸至该凹部的周缘,并与该第1基板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1基板固持部还具有多个突起,其立设于该凹部的底部,并在该第1基板固持部固持该第1基板的状态,头端部与该第1基板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还具备室,其以降压环境维持配置该第1基板与该第2基板的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该第1基板固持部还具有气体排出部,其在固持该第1基板的周部的状态,向该第1基板固持部与该第1基板之间排出气体,借此,使该第1基板弯曲成该第1基板的中央部对该第1基板的周部朝向该第2基板突出。

21.根据权利要求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接合装置,其中

22.一种基板接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3.一种基板接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技术总结
接合方法包含:基板固持步骤,对基板(W1、W2)只固持周部,且在基板(W1)的接合面与基板(W2)的接合面彼此相对向的状态,固持基板(W1、W2);第1接触步骤,在使基板(W1)弯曲成(W1)的中央部对基板(W1)的周部朝向基板(W2)突出的状态,使基板(W1)的中央部与基板(W2)的中央部接触;第2接触步骤,在第1接触步骤之后,从基板(W1、W2)的中央部朝向周部逐渐地扩大基板(W1、W2)的接触部分;以及接合步骤,在第2接触步骤之后,在基板(W1、W2)在整个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只将基板(W1)的周部压在基板(W2)的周部,借此,将基板(W1、W2)接合。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