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6985发布日期:2024-02-26 17:2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1、作为使用发光二极管(led)这样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已知使用蓝色发光的发光元件和黄色发光等的荧光体的白色系发光装置。这样的发光装置在一般照明、车载照明、显示器、液晶用背光源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随着led照明的普及,led照明对人体的影响受到关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led照明可能对人的昼夜节律(日节律;生物节律)带来影响。

2、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上,存在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以下,称为“iprgc”)这样的与杆体、锥体不同的新的光受体。iprgc具有黑视蛋白这样的感光物质,已知该感光物质参与昼夜节律的光同步、瞳孔反射这样的非视觉性的功能。iprgc的内在光响应的控制在形成昼夜节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3、认为黑视蛋白也参与睡眠促进激素即褪黑素的分泌、抑制,例如通过增加对iprgc的刺激量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为了对人的昼夜节律的形成提供支持,照射与活动时间段对应的光是适当的。例如,在起居室、卧室等所使用的照明中优选照射温暖、令人感受到放松氛围且容易促进褪黑素分泌的光。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44087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出容易促进褪黑素分泌的光的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

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4、第一方案是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400nm以上49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第一荧光体,其在570nm以上68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相关色温为1950k以下、平均显色指数ra为40以上、在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光谱中表示最大发光强度的发光光谱的半峰全宽为110nm以下且根据下述式(1)导出的黑视素比mr为0.233以下的光。

5、[数学式1]

6、

7、(式(1)中,s(λ)是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分光辐射亮度,v(λ)是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人的明视标准相对视敏度曲线,rm(λ)是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哺乳动物的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的敏感度曲线。)

8、第二方案是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400nm以上49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第一荧光体,其在570nm以上68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所述第一荧光体包含由下述式(1a)表示的组成在内的第一氮化物荧光体,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相关色温为1950k以下、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光谱中表示最大发光强度的发光光谱的半峰全宽为110nm以下且根据所述式(1)导出的黑视素比mr为0.233以下的光。

9、m12si5n8:eu  (1a)

10、(式(i)中,m1为包含从由ca、sr以及ba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碱土类金属元素。)

11、第三方案是具备所述发光装置的灯具。

12、第四方案是具备所述发光装置的照明器具。

13、有益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发出容易促进褪黑素分泌的光的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装置,具备:

2.一种发光装置,具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3.一种灯具,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4.一种照明器具,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出容易促进褪黑素的分泌的光的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该发光装置、灯具以及照明器具具备:发光元件,其在400nm以上49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第一荧光体,其在570nm以上68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发光峰值波长;发出相关色温为1950K以下、平均显色指数Ra为40以上、在发光装置的发光光谱中表示最大发光强度的发光光谱的半峰全宽为110nm以下且根据式(1)导出的黑视素比MR为0.233以下的光。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美佳,仓田美幸,藤尾多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