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81504发布日期:2024-04-01 13:50阅读:9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如下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包括:电极体,集电体暴露于该电极体的一端;有底筒状的壳体,其收纳电极体;以及集电板,其设于电极体与壳体的底部之间(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蓄电装置中,集电板与暴露的集电体及壳体的底部机械连接且电连接。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21600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另外,期望蓄电装置的可靠性的进一步的改善。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改善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2、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涉及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包括:第1电极,其具有带状的第1集电体和附着于所述第1集电体的第1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其具有带状的第2集电体和附着于所述第2集电体的第2活性物质层;以及间隔件,其介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间隔件构成柱状的卷绕体,该蓄电装置还包括:有底筒状的壳体,其收纳所述卷绕体;以及集电板,其设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与两者电连接,所述第1电极具有在从所述壳体的轴向观察时与所述集电板重叠的重叠区域和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不与所述集电板重叠的非重叠区域,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集电板在所述重叠区域中相互电连接,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1集电体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设于所述非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接触。

3、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涉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上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中,在所述重叠区域中将所述卷绕体的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集电板电连接;第2工序,在所述第2工序中,将所述卷绕体和所述集电板收纳于所述壳体,在所述非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处使所述第1集电体与所述壳体的底部接触而形成所述接触部;以及第3工序,在所述第3工序中,将所述集电板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4、根据本公开,能够改善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10.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技术总结
蓄电装置包括:第1电极,其具有第1集电体;第2电极,其具有第2集电体;以及间隔件,其介于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第1电极、第2电极、间隔件构成柱状的卷绕体。蓄电装置还包括:有底筒状的壳体,其收纳卷绕体;以及集电板,其与第1电极及壳体电连接。第1电极具有在从壳体的轴向观察时与集电板重叠的重叠区域和在从该轴向观察时不与集电板重叠的非重叠区域。第1电极与集电板在重叠区域中相互电连接。第1集电体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设于非重叠区域的至少局部且与壳体的底部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神月清美,坂本真一,下司真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