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电池包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68862发布日期:2023-08-01 14:2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电池包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池技术的应用使之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科技发展,对电池的容量及电压等要求也随之提高,应由此,发展出了电池包。而电池包的组成一般是通过焊接设备将若干个电芯以焊接的方式串并联起来,形成焊接固定,再加上电池盖板与电池支架以及电池外壳等配件组装而成。

2、在现有的电池包组装工艺中,基本都是采用超声、激光、电阻焊接方式将若干个电芯焊接进行串并联,不仅对焊接设备要求高,而且电芯连接效率缓慢,电芯焊接完成后,还很难进行拆解维修,即便焊接的电芯完成拆解,电芯表面也会受损,不利于售后维修及梯次利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池包组装工艺进行改进,将现有的电芯焊接改进成为电芯免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芯免焊接的连接结构。

2、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连接方法。

3、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电池包。

4、本发明目的之四是提供另一种电池包。

5、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基体及与所述基体相连的导体,所述导体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体分布于所述基体上。

6、所述导体包含接触部与连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体相连。

7、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接触于或覆于所述接触部的内侧面,用于将所述接触部的外侧面固定于电芯的电极端上。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在使用时,将电芯放入两基体之间,基体上的导体贴近于电芯,使导体的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导体的接触部用于将相邻的且电极方向相同的电芯并联在一起。并联在一起的电芯形成电池组,该电池组可与另一并联在一起的电池组进行串联,从而构成电池包。

9、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接触后,通过接触于或覆于接触部内侧面的限位体对导体进行固定限位,导体的接触部通过限位体的限制,使得接触部自身的外侧面紧贴固定于电芯的电极端上。

1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为片状板体结构,所述基体对应于各所述导体包含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相对应的所述接触部朝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方向弯折,形成向外凸起的所述接触部。

11、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体为镍或铜制材料,或其他可导电的材料制成。

12、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一通孔结构,所述限位体通过所述通孔结构,置于所述接触部向外凸起形成的凹口中。

1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芯电极端接触的端面为平面或弧面或波纹面或为包覆所述电芯电极端的凹面。

1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体为磁力单元,所述限位体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产生磁力相吸,以将所述导体的所述接触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上。

1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通过接合点焊接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或连接部通过接合点卡接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或连接部、接合点与基体三者为一体式结构。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基体与导体进行连接,并将导体设于基体端面上,当基体盖于电芯时,分布于该基体上的所有导体均能各自贴合相对应的电芯,使导体的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能够快速将相邻且电极方向相同的电芯并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在接触部的内侧面上安装用于控制接触部位置的限位体,能够使导体的接触部稳定贴合于电芯的电极端上,有效实现导体与电芯的电连接。通过此种免焊接的方式,人工即可快速未完成安装,对设备要求低,且易于实现电芯与导体的电连接,连接完成后易于拆卸维修,不易损坏电芯的电极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焊接方式带来的缺陷。

17、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将电芯放置于两个基体之间,分布于基体上的导体贴近于电芯,使导体的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导体的接触部用于将相邻的且电极方向相同的电芯并联在一起。

19、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后,通过接触于或覆于接触部内侧面的限位体与基体之间的阻尼或卡接对导体进行限位,以将导体的接触部紧密贴合于电芯的电极端上。

20、或者通过带有磁性的限位体与电芯的电极端进行磁性吸合,对导体进行限位,以将导体的接触部紧密贴合于电芯的电极端上。

21、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上述发明目的之一中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结构相同的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连接结构盖装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中,电芯安装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之间,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及所述连接结构构成封装结构。

22、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箱体,所述箱体中安装有分隔开来的下盖板与上盖板,所述封装结构容置于所述箱体中,并安装于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一完整的封装体。

2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架设有容置所述电芯电极端的容置孔,所述下支架还设有与所述容置孔相通的电接孔,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导体位于所述电接孔中,所述导体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连接。

24、所述电接孔的一侧设有搭接台,所述导体的接触部一端连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搭接台进行搭接。

25、为达到上述目的之四,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上支架、导体、限位体和电芯,所述箱体的内腔底壁设置有若干容置孔,所述上支架为板体结构,且所述上支架对应于容置孔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套,若干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容置孔、定位套内。

26、所述上支架上对应于各定位套分别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导体对应于安装口设置,所述导体包含第一极性接触片和第二极性接触片,两个相邻的电芯的极性端通过所述第一极性接触片和第二极性接触片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极性接触片上设置有带有磁力的限位体,且所述第一极性接触片通过所述限位体压覆设置在所述电芯的极性端上。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及与所述基体相连的导体,所述导体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体分布于所述基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片状板体结构,所述基体对应于各所述导体包含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相对应的所述接触部朝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方向弯折,形成向外凸起的所述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镍或铜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一通孔结构,所述限位体通过所述通孔结构,置于所述接触部向外凸起形成的凹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芯电极端接触的端面为平面或弧面或波纹面或为包覆所述电芯电极端的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为磁力单元,所述限位体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之间产生磁性相吸,以将所述导体的所述接触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通过接合点焊接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或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接合点卡接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或所述连接部、所述接合点与所述基体三者为一体式结构。

8.一种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结构相同的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连接结构盖装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中,电芯安装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之间,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及所述连接结构构成封装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设有容置所述电芯电极端的容置孔,所述下支架还设有与所述容置孔相通的电接孔,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导体位于所述电接孔中,所述导体与所述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连接;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支架、导体、限位体和电芯,所述箱体的内腔底壁设置有若干容置孔,所述上支架为板体结构,且所述上支架对应于所述容置孔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套,若干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容置孔、所述定位套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基体及与所述基体相连的导体。将基体与导体连接,并将导体设于基体端面上,当基体盖于电芯时,分布于该基体上的所有导体均能各自贴合相对应的电芯,使导体的接触部与电芯的电极端相接触,能够快速将相邻且电极方向相同的电芯并联起来,在此基础上,在接触部的内侧面上安装用于控制接触部位置的限位体,能够使导体的接触部稳定贴合于电芯的电极端上,有效实现导体与电芯的电连接。通过此种免焊接的方式,人工即可快速未完成安装,对设备要求低,且易于实现电芯与导体的电连接,连接完成后易于拆卸维修,不易损坏电芯的电极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焊接方式带来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