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其极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0192发布日期:2023-05-25 02: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其极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极柱结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极柱结构的电池。


背景技术:

1、电池一般包括卷芯、电池壳体、电池顶盖组件组和电解液构成。其中,顶盖组件一般由顶盖、正极柱和负极柱、泄压装置、注液孔等组成。极柱是电池结构件中连通电池内外的部件,极柱的一端与电池的外部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内部卷芯连接,使电池能够实现充放电的功能。

2、电解液需要由外部注入电池壳体内。现有技术中,顶盖上通常会开设注液孔,注液完成后塞入胶钉,焊接密封钉盖。方壳电池的顶盖往往厚度较厚,顶盖片厚度能够满足焊接密封钉盖的要求。但随着电池结构不断优化,一些极简电池结构会将极柱直接集成在壳体或者设置在比较薄的顶盖上,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由于极简电池的壳体壁厚有限,不便于设置注液孔,注液孔只能设置在极柱组件上。但是极柱组件也不能设置过大,否则会影响壳体组件的密封性能。

3、因此,如何在保证壳体组件密封性能的同时设置注液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极柱结构,其注液流道由外极柱的侧壁上的平面延伸至内极柱的第二表面,满足了电池注液的要求,内极柱与电池的壳体内壁配合密封,保证了壳体组件的密封性能。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极柱结构的电池。

2、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电池的极柱结构,包括内极柱、外极柱以及注液流道,所述外极柱与所述内极柱相连,所述内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壳体内侧,所述内极柱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配合密封,所述外极柱穿设于所述壳体的电极孔中,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3、所述外极柱具有远离所述内极柱一侧的弧面和在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具有平面,所述内极柱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流道由所述侧壁上的平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以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和内部。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极柱呈柱状,所述注液流道包括平行于所述外极柱的轴线的第一流道和垂直于所述外极柱的轴线的第二流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液流道靠近所述侧壁上的平面的一端为进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安装密封胶钉,所述外极柱具有围绕所述进液端设置的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在所述密封胶钉装入所述进液端时,容纳所述密封胶钉的钉帽。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垂直于所述外极柱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外极柱的侧壁上的平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极柱呈圆柱状,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的面积相同。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极柱呈梯形圆柱状,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的面积不同。

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极柱结构,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极柱结构的电极孔,所述外极柱穿设于所述电极孔中。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极柱结构还包括围绕所述外极柱设置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外极柱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中,并用于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密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绝缘件,所述内绝缘件具有通孔,所述限位凸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的高度,所述内绝缘件用于绝缘所述壳体和所述内极柱。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绝缘件和铆接压片,二者均呈环形,所述外极柱具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铆接凸台,所述铆接压片套设于所述外极柱的外周,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铆接凸台之间,所述外绝缘件套设于所述外极柱的外周,并位于所述铆接压片和所述壳体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绝缘件具有围绕其内孔设置的第一绝缘圈,所述电极孔与所述外极柱之间具有围绕所述外极柱的预留间隔,所述第一绝缘圈能够插入所述预留间隔中,以绝缘所述外极柱和所述电极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圈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圈,所述第二绝缘圈能够在所述铆接压片与所述第一绝缘圈贴合时,与所述铆接压片的外缘贴合。

15、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的极柱结构,包括内极柱、外极柱以及注液流道,外极柱与内极柱相连,内极柱设置于电池的壳体内侧,内极柱的第一表面用于与壳体配合密封,外极柱穿设于壳体的电极孔中,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外极柱具有远离内极柱一侧的弧面和在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侧壁上具有平面,内极柱具有朝向壳体内部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背离第一表面,注液流道由侧壁上的平面向第二表面延伸,并贯穿第二表面,以连通壳体的外部和内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将注液流道的入口设置在平面上,避免了将流道入口设置在弧面上,从而便于采用密封件对该注液口的密封,避免漏液。

17、内极柱的第一表面与壳体的内壁配合实现密封,注液流道由外极柱的侧壁上的平面延伸至内极柱的第二表面。注液流道与内极柱的第一表面不会产生干涉,因而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注液流道的设置。

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极柱结构的电池,并具有上述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极柱、外极柱以及注液流道,所述外极柱与所述内极柱相连,所述内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壳体内侧,所述内极柱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壳体配合密封,所述外极柱穿设于所述壳体的电极孔中,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柱呈柱状,所述注液流道包括平行所述外极柱的轴线的第一流道和垂直所述外极柱的轴线的第二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流道靠近所述侧壁上的平面的一端为进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安装密封胶钉,所述外极柱具有围绕所述进液端设置的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在所述密封胶钉装入所述进液端时,容纳所述密封胶钉的钉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垂直于所述外极柱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外极柱的侧壁上的平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柱呈圆柱状,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的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柱呈梯形圆柱状,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的面积不同。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极柱结构,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极柱结构的电极孔,所述外极柱穿设于所述电极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极柱结构还包括围绕所述外极柱设置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外极柱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中,并用于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绝缘件,所述内绝缘件具有通孔,所述限位凸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的高度,所述内绝缘件用于绝缘所述壳体和所述内极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绝缘件和铆接压片,二者均呈环形,所述外极柱具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铆接凸台,所述铆接压片套设于所述外极柱的外周,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铆接凸台之间,所述外绝缘件套设于所述外极柱的外周,并位于所述铆接压片和所述壳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件具有围绕其内孔设置的第一绝缘圈,所述电极孔与所述外极柱之间具有围绕所述外极柱的预留间隔,所述第一绝缘圈能够插入所述预留间隔中,以绝缘所述外极柱和所述电极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圈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圈,所述第二绝缘圈能够在所述铆接压片与所述第一绝缘圈贴合时,与所述铆接压片的外缘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及其极柱结构,极柱结构包括内极柱、外极柱以及注液流道,外极柱与内极柱相连,内极柱设置于电池的壳体内侧,内极柱的第一表面用于与壳体配合密封,外极柱穿设于壳体的电极孔中,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外极柱具有远离内极柱一侧的弧面和在所述弧面两端的侧壁,侧壁上具有平面,内极柱具有朝向壳体内部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背离第一表面,注液流道由侧壁上的平面向第二表面延伸,并贯穿第二表面,以连通壳体的外部和内部。内极柱的第一表面与壳体的内壁配合实现密封,注液流道由外极柱的侧壁上的平面延伸至内极柱的第二表面。注液流道与内极柱的第一表面不会产生干涉,因而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注液流道的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伟,薛彤,李明会,郭元,李水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