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7312发布日期:2023-07-04 21: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


背景技术:

1、铅酸蓄电池自发明以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其具有价格低廉、原材料易获得、可靠性高,适用于大电流放电且应用于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变化的优点。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功能通过电极柱实现,一般为铅柱一端浸没在电解液中且另外一端从电池盖上穿过形成蓄电池的外接正负电极柱。铅酸蓄电池盖上会嵌入圆环形铅套,铅柱从铅套中穿出,之后将铅套和铅柱焊接在一起密封,再定位铅柱位置浇注熔融的铅液达到电极柱的要求高度。在上述过程中,会使用高温焊枪进行焊接同时铅液也具有很高的温度,铅套会将高温传递至与其接触的电池盖,电池盖为塑料材质受热收缩变形,影响铅套与电池盖的密封效果,出现漏液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焊接过程中的焊接位置不能及时冷却凝固,存在铅液落入电池内部酸液中的风险,使蓄电池的成品报废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柱,该电极柱与铅柱焊接时间短、焊接高温不影响蓄电池盖的密封效果,较小电池的故障率,同时可以提高蓄电池的生产效率并降低蓄电池生产的废品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包括接线柱,接线柱底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从上到下设有外径递增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铅柱孔,铅柱孔周围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焊接沿,所述焊接沿的内壁为漏斗状,所述铅柱孔凸出与底座下侧形成延长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铅柱孔并不相交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4、优选的,所述接线柱的底部直径和所述焊接沿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

5、优选的,所述接线柱为标准的锥形端子,所述接线柱顶端设有正负电极的符号,所述设有正极符号的接线柱直径大于设有负极符号的接线柱直径。

6、优选的,所述接线柱底端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连接。

7、优选的,所述接线柱与底座为加工一体成型。

8、上述技术方案中,铅酸蓄电池电极柱的接线柱可以提前加工制作成型,避免和铅柱焊接同步进行的问题,有效保证接线柱的加工质量,并提升了蓄电池的生产效率。接线柱连接有底座,底座与接线柱一体成型,整体结构简单,减少故障率并且易于加工制作。一端浸没在电解液中的铅柱从铅柱孔穿过,铅柱孔的直径与铅柱的直径配合,铅柱孔的下延部对铅柱进行固定定位支撑,防止铅柱的晃动造成电池故障。漏斗形的焊接沿与铅柱之间形成焊接槽,为铅柱、焊接沿和焊条的融合焊接密封提供空间,并能阻挡铅液的外流。同时仅需进行铅柱的密封焊接,缩短了铅柱的高温焊接时间,避免铅液长时间受热融化流入电池内酸液中,造成蓄电池的报废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

9、底座设有从上到下外径逐渐增加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铅酸蓄电池电极柱通过底座的第二凸台嵌入在电池盒盖上形成连接缝。焊接沿的外径小于第一凸台外径,则焊接沿、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共同形成三级台阶,焊接密封的高温在每层台阶的传递中形成良好的散热效果,且增加焊接位置到连接缝的距离,避免了电池盒上盖连接缝位置处的受热收缩变形影响电池的密封性,减少电池的故障率。接线柱下边设有第三凸台,增加接线卡子的卡接高度,可以有效阻挡电极柱爬酸腐蚀线束卡子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包括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接线柱底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从上到下设有外径递增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铅柱孔,铅柱孔周围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焊接沿,所述焊接沿的内壁为漏斗状,所述铅柱孔凸出与底座下侧形成延长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铅柱孔并不相交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的底部直径和所述焊接沿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为标准的锥形端子,所述接线柱顶端设有正负电极的符号,所述设有正极符号的接线柱直径大于设有负极符号的接线柱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底端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与底座为加工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柱,包括接线柱,接线柱底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从上到下设有外径递增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铅柱孔,铅柱孔周围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焊接沿,所述焊接沿的内壁为漏斗状,所述铅柱孔凸出与底座下侧形成延长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铅柱孔并不相交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该电极柱与铅柱焊接时间短、焊接高温不影响蓄电池盖的密封效果,并且可以提高蓄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蓄电池生产的废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超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