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6559发布日期:2023-06-27 12: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1、燃料电池系统,利用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水、热量的装置;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的正极当中的催化剂分解成电子和氢离子;其中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负极和氧气反应变成水和热量,质子膜需要在湿润状态下才能正常地传输氢质子;目前通常需要采用外部增湿辅助系统对进入燃料电池组内部的反应气体进行加湿处理来保持质子交换膜的水含量。

2、现有的燃料电池中冷增湿器,通常是使用螺栓进行固定,但是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多数人为了性能的提高或者是中冷器的损坏去更换中冷器,因为螺栓结构,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生锈或者是滑丝的情况,不易拆卸分开更换中冷器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中冷器因为螺栓连接的原因,在经常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生锈或者是滑丝的情况,不易拆卸分开更换中冷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包括出气端盖,出气端盖一侧设置有增湿器主体,增湿器主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冷器,中冷器上设置有与水路管道连接口,且连接口为宝塔接头状。

3、进一步的,出气端盖一侧设置有出气孔,且出气孔设置为宝塔接头状,出气端盖与增湿器主体上都设置有多组螺纹槽,并且出气端盖与增湿器主体通过螺纹槽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增湿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湿气管道,第二湿气管道设置为宝塔连接头,增湿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湿气管道,第一湿气管道设置为螺栓连接接头。

5、进一步的,增湿器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块用于使用螺栓通过螺纹孔将本装置固定。

6、进一步的,增湿器主体的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壳体,增湿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增湿模块,增湿模块为若干根膜管束,膜管束是由亲水材料制做而成,膜管束上面设有微孔结构,膜管束两端采用胶粘固定在增湿主体部分。

7、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固定在增湿器主体的一侧,第一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的插杆,插杆一侧设置与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多组锁定槽,插杆上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内部设置有转动块,且转动块设置有两个。

8、进一步的,插杆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滑动在插杆一侧的滑动槽内,伸缩杆一侧设置有转动槽,且转动槽设置有两个,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槽,且第一滑动槽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动槽与收纳槽内的转动块相对应。

9、进一步的,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且第二滑动槽设置有两个,伸缩杆一侧设置有滑槽,伸缩杆一侧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设置有两个。

10、进一步的,滑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滑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且按压板位于伸缩杆外部,滑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锁板,且锁板设置在伸缩杆内部,且锁板与第二滑动槽相对应,锁板与插杆一侧滑动槽内的锁定槽相对应。

11、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一侧设置有连接壳,连接壳与中冷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通槽,且通槽设置有多组,通槽与插杆的位置相对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申请通过出气端盖、出气孔、增湿器主体、第一连接板、插杆、第二连接板、通槽和中冷器的设置,实现了便捷拆装中冷器,防止增湿器主体与中冷器连接处出现螺栓生锈或者滑丝的目的,解决了中冷器因为螺栓连接的原因,在经常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生锈或者是滑丝的情况,不易拆卸分开更换中冷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气端盖(1),出气端盖(1)一侧设置有增湿器主体(3),增湿器主体(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冷器(6),中冷器(6)上设置有与水路管道连接口,且连接口为宝塔接头状,中冷器(6)内部设置有散热芯片,中冷器(6)通过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插杆(41)与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的通槽(52)的设置,可以快速与增湿器主体(3)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气端盖(1)一侧设置有出气孔(2),且出气孔(2)设置为宝塔接头状,出气端盖(1)与增湿器主体(3)上都设置有多组螺纹槽,并且出气端盖(1)与增湿器主体(3)通过螺纹槽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增湿器主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湿气管道(32),第二湿气管道(32)设置为宝塔连接头,增湿器主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湿气管道(31),第一湿气管道(31)设置为螺栓连接接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增湿器主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3),且安装块(33)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块(33)用于使用螺栓通过螺纹孔将本装置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增湿器主体(3)的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壳体,增湿器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增湿模块,增湿模块为若干根膜管束,膜管束是由亲水材料制做而成,膜管束上面设有微孔结构,膜管束两端采用胶粘固定在增湿主体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4)固定在增湿器主体(3)的一侧,第一连接板(4)一侧设置有卡圈,第一连接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的插杆(41),插杆(41)一侧设置与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多组锁定槽,插杆(41)上设置有收纳槽(412),收纳槽(412)内部设置有转动块,且转动块设置有两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插杆(41)内部设置有伸缩杆(413),伸缩杆(413)滑动在插杆(41)一侧的滑动槽内,伸缩杆(413)一侧设置有转动槽(4131),且转动槽(4131)设置有两个,转动槽(413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132),转动块(4132)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槽(4133),且第一滑动槽(4133)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动槽(4133)与收纳槽(412)内的转动块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伸缩杆(41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4134),且第二滑动槽(4134)设置有两个,伸缩杆(413)一侧设置有滑槽,伸缩杆(413)一侧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135),且滑动板(4135)设置有两个,滑动板(4135)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4138),滑动板(4135)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4136),且按压板(4136)位于伸缩杆(413)外部,滑动板(4135)一侧固定连接有锁板(4137),且锁板(4137)设置在伸缩杆(413)内部,且锁板(4137)与第二滑动槽(4134)相对应,锁板(4137)与插杆(41)一侧滑动槽内的锁定槽相对应。

9.如权利要8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板(5)与第一连接板(4)一侧的卡圈相对应,第二连接板(5)一侧设置有连接壳(51),连接壳(51)与中冷器(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通槽(52),且通槽(52)设置有多组,通槽(52)与插杆(41)的位置相对应。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燃料电池中冷增湿模块结构,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中冷器因为螺栓连接的原因,常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生锈或者是滑丝的情况,不易拆卸分开更换中冷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按压按压板,按压板通过滑动板挤压弹簧,不在锁定插杆插杆一侧滑动槽内的锁定槽内,并通过按压板推动伸缩杆进入插杆内,使得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转动块通过第一滑动槽与收纳槽内部的转动块,角度发生改变,转动进入收纳槽内,松开按压板,滑动板带动锁板通过第二滑动槽锁入插杆插杆一侧滑动槽内的另一个锁定槽内,将其余的插杆重复进行此操作,使得转动块不在对第二连接板进行限制,使得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可以分开,中冷器与增湿器主体可以快速分开。

技术研发人员:李端,徐锐,戴国民,张凌峰,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