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70461发布日期:2023-10-20 09:1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尤其涉及具有线圈部和凸块电极被埋入到磁性素体的结构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圈部件,其具有线圈部和凸块电极被埋入到磁性素体的结构。如果将线圈部埋入到磁性素体,则能够得到较高的电感。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052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但是,由于磁性素体与一般的树脂材料相比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存在埋入到磁性素体的凸块电极的高度越高,则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越增大等的问题。

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线圈部和凸块电极被埋入到磁性素体的结构的线圈部件中,减小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

3、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包括:磁性素体;线圈部,其被埋入到磁性素体,具有包含线圈图案的导体层和由介电常数比磁性素体低的材料构成的第一绝缘树脂层交替层叠而成的结构,并且由多个线圈图案形成;和凸块电极,其经由第二绝缘树脂层而被埋入到磁性素体,并与线圈导体的端部连接,安装面上的凸块电极的侧面被第二绝缘树脂层覆盖,覆盖凸块电极的侧面的第二绝缘树脂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平面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宽度,第二区域的平面方向上的宽度为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

4、根据本发明,由于凸块电极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宽度大的绝缘树脂层覆盖,因此能够降低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

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凸块电极包括与线圈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凸块电极和与线圈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凸块电极,第二绝缘树脂层的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凸块电极与第二凸块电极之间。由此,位于第一凸块电极与第二凸块电极之间的磁性素体的量减小,而绝缘树脂层的量相应地增加,因此能够减小在第一凸块电极与第二凸块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成分。

6、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凸块电极包括与线圈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凸块电极和与线圈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凸块电极,第一和第二凸块电极分别从轴向被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覆盖,第二绝缘树脂层的第二区域从第一和第二凸块电极观察分别位于与第一凸块电极和第二凸块电极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由此,由于第一凸块电极与第二凸块电极的相对面积减小,因此能够减小在第一凸块电极与第二凸块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成分。

7、在该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凸块电极也可以不与磁性素体中位于线圈部的径向上的外侧区域的部分重叠。由此,能够降低因凸块电极与磁性素体的重叠而引起的寄生电容。

8、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也可以不与磁性素体接触。由此,能够降低附加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图案的寄生电容。

9、在本发明中,第二绝缘树脂层的介电常数也可以比第一绝缘树脂层低。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

10、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具有线圈部和凸块电极被埋入到磁性素体的结构的线圈部件中,能够减小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



技术特征: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在具有线圈部和凸块电极被埋入到磁性素体的结构的线圈部件中,减小附加于凸块电极的寄生电容。线圈部件(1)包括埋入到磁性素体(M)的线圈部(C)和埋入到磁性素体(M)并与线圈导体的端部连接的凸块电极(B1、B2)。与线圈部(C)的轴向正交的XY平面方向上的凸块电极(B1、B2)的侧面被绝缘树脂层(R2)覆盖。覆盖凸块电极(B1、B2)的侧面的绝缘树脂层(R2)具有宽度为W1的区域和宽度为W2(>W1)的区域。这样,凸块电极(B1、B2)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宽度较大的绝缘树脂层(R2)覆盖,因此,附加于凸块电极(B1、B2)的寄生电容减小。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祐树,阿部敏之,奥村武史,铃木将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DK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