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4735发布日期:2023-07-28 04:1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1、usb type-c是一种usb接口外形标准,拥有比type-a及type-b均小的体积,既可以应用于pc(主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从设备,如手机)的接口类型。usb type-c有4对tx/rx分线,2对usbd+/d-,一对sbu,2个cc,另外还有4个vbus和4个地线。内部集成了用于高速传输、接收资料的信号端子(tx、rx pairs),用户能够迅速地通过type-c传输数据和视频,或者更快地充电。此外上下两排对称的端子排布,还能够实现正反插功能。

2、相关现有技术结构可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12783882u号公开。由于usbtype-c内部集成有用于高速传输、接收资料的信号端子,因此信号端子对之间的屏蔽变的尤为重要,甚至微小的结构变动都会对高速信号传输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以提高屏蔽效果,利于高速信号传输。

2、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

4、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内绝缘件,定义有结合段、位于结合段前端的舌部段、及位于结合段后端的基部段;若干端子,延上下方向呈两排固定于内绝缘件,各端子包括固定于结合段的端子中间段、固定于舌部段的端子接触段、固定于基部段的端子固定段、及与端子固定端一体连接且向后延伸出内绝缘件的端子对接段;中板件,固定于内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位于两排端子中间;金属罩壳,遮覆于内绝缘件外围;外绝缘件,围设且结合于金属罩壳外围;其中沿宽度方向,所述中板件的至少其中一侧与金属罩壳形成至少两个接触位,且至少两个所述接触位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5、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接触位位于中板件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其中另一个接触位位于中板件沿前后方向临近端子对接段所在端的位置。

6、进一步的,沿宽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接触位形成于结合段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罩壳包括前壳段及后壳段;所述前壳段的后端部分围设于所述结合段外周,所述前壳段的前端部分围设于舌部段周围且与舌部段共同定义形成开口向前的插拔空间;所述后壳段围设且贴合于所述基部段外围。

8、进一步的,所述后壳段包括后上壳及后下壳,所述后上壳和后下壳分别沿上下方向覆盖于所述结合段外周。

9、进一步的,所述舌部段包括与结合段一体连接的舌基段及由舌基段进一步向前延伸的舌端段,所述端子接触段的后端部分埋设在所述舌基段内,所述端子接触段的前端部分分别从舌端段的表面露出;辅助金属件,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结合段的外周;沿宽度方向,所述中板件的至少一侧延伸形成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辅助金属件搭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金属件形成封闭环状,且向前延伸形成覆盖于舌端段表面的部分;所述前壳段的后端位置围设且贴合于所述辅助金属件外周,所述前壳段的后端位置与所述辅助金属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搭接部包括第一接触止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止位部贴合于所述辅助金属件的前端缘,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辅助金属件的内侧表面。

12、进一步的,所述中板件的后端位置的至少一侧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有后端接触部;所述后上壳对应延伸形成有搭接于后端接触部上表面的上壳接触部;所述后下壳对应延伸形成有搭接于后端接触部下表面的下壳接触部;所述后端接触部、上壳接触部及下壳接触部搭接形成所述另一个接触位。

13、进一步的,所述另一个接触位位于内绝缘件外且埋设于外绝缘件内。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端子排列形成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包括至少一根上排接地端子、至少一对上排高速信号端子、及至少一根上排电源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包括至少一根下排接地端子、至少一对下排高速信号端子、及至少一根下排电源端子;所述至少一对上排高速信号端子与至少一对下排高速信号端子沿上下方向对向设置;所述中板件沿上下方向位于至少一对上排高速信号端子与对应一对下排高速信号端子之间的部分沿前后方向由一对下排高速信号端子的前端部位连续的延伸至一对下排高速信号端子的后端部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屏蔽效果,利于高速信号传输。



技术特征: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接触位位于中板件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其中另一个接触位位于中板件沿前后方向临近端子对接段所在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宽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接触位形成于结合段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罩壳包括前壳段及后壳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段包括后上壳及后下壳,所述后上壳和后下壳分别沿上下方向覆盖于所述结合段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第一接触止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止位部贴合于所述辅助金属件的前端缘,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辅助金属件的内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接触位位于内绝缘件外且埋设于外绝缘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子排列形成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内绝缘件,定义有结合段、位于结合段前端的舌部段、及位于结合段后端的基部段;若干端子,延上下方向呈两排固定于内绝缘件,各端子包括固定于结合段的端子中间段、固定于舌部段的端子接触段、固定于基部段的端子固定段、及与端子固定端一体连接且向后延伸出内绝缘件的端子对接段;中板件,固定于内绝缘件且沿上下方向位于两排端子中间;金属罩壳,遮覆于内绝缘件外围;外绝缘件,围设且结合于金属罩壳外围;其中沿宽度方向,所述中板件的至少其中一侧与金属罩壳形成至少两个接触位,且至少两个所述接触位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提高屏蔽效果,利于高速信号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