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43182发布日期:2023-07-28 19:3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器、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加热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加热器、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加热器的加热腔总成通常包括腔体盖板、腔体底板、形成流道的翅片等部件,各部件之间需要固定连接,特别是需要将翅片预先精确定位在腔体盖板和腔体底板之间的流道腔体内。现有技术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将多个翅片分别放入间隔的流道腔体内。这导致了翅片加工和加热腔总成的装配工作量大幅增加。并且由于限位约束不足,翅片定位精度较低,进而影响加热元件的温度均衡和使用寿命。

2、另外,随着对电加热器的轻量化需求的增加,腔体盖板、腔体底板等板件的厚度减小,导致电加热器的整体刚度下降。

3、因此,如何在固定连接各部件之前进行精确的定位并提高刚度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加热器,其中,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总成,所述加热腔总成包括腔体盖板、腔体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盖板和腔体底板之间的翅片板,所述翅片板包括彼此间隔的多个流道区域,所述腔体盖板设置有对应所述流道区域的间隔的隔离凹槽。

2、可选地,所述腔体盖板至少与所述翅片板的顶部固定。

3、可选地,所述腔体盖板通过所述隔离凹槽将所述腔体盖板与腔体底板之间的腔体分隔为多个一级流体通道c21,所述翅片板在所述一级流体通道c21内形成多个二级流体通道c22。

4、可选地,所述腔体包括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腔体盖板设置有连通所述进口流道的进口和连通所述出口流道的出口,所述腔体盖板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进口流道的介质均匀流动到各所述一级流体通道c21的导向结构。

5、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从所述腔体盖板的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导向槽。

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翅片板的高度,和/或,从所述腔体盖板的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槽逐渐靠近所述进口流道的边缘。

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末端与所述进口流道的末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末端与所述进口流道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拦阻流体介质的第二导向槽;和/或,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槽具有深度不同的部分。

8、可选地,所述翅片板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列所述翅片,相邻的所述多列翅片交错布置。

9、可选地,所述腔体盖板设置有分布在所述翅片板两端的端部凹槽,所述端部凹槽与所述腔体底板固定以分隔所述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

10、可选地,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上侧和下侧的上盖和下盖、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与所述下盖之间的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与上盖之间的pcb总成、穿过所述上盖连接于所述pcb总成的刀片式高压接插件以及连接所述加热元件与pcb总成的电极,所述腔体盖板和腔体底板设置有允许所述电极穿过的电气过孔。

11、可选地,所述腔体盖板、腔体底板和翅片板均为冲压件并彼此钎焊固定。

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本申请的电加热器。

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电动车辆为混合动力车辆或纯电动车辆。

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包括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为采用蓄电池的电化学储能系统。

15、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隔离凹槽,将对应的流道区域进行精确定位,从而确保固定连接前翅片板相对于腔体盖板和腔体底板的精确定位。此外,由于隔离凹槽可以作为腔体盖板上的加强筋,因而能够提高加热腔总成的整体刚度。

16、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总成(100),所述加热腔总成(100)包括腔体盖板(110)、腔体底板(120)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盖板(110)和腔体底板(120)之间的翅片板(130),所述翅片板(130)包括彼此间隔的多个流道区域,所述腔体盖板(110)设置有对应所述流道区域的间隔的隔离凹槽(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盖板(110)至少与所述翅片板(130)的顶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盖板(110)通过所述隔离凹槽(111)将所述腔体盖板(110)与腔体底板(120)之间的腔体分隔为多个一级流体通道c21,所述翅片板(130)在所述一级流体通道c21内形成多个二级流体通道c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腔体盖板(110)设置有连通所述进口流道的进口(112)和连通所述出口流道的出口(113),所述腔体盖板(110)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进口流道的介质均匀流动到各所述一级流体通道c21的导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从所述腔体盖板(110)的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14)的深度小于所述翅片板(130)的高度,和/或,从所述腔体盖板(110)的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槽(114)逐渐靠近所述进口流道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14)的末端与所述进口流道的末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槽(114)的末端与所述进口流道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拦阻流体介质的第二导向槽(115);和/或,沿所述第一导向槽(114)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槽(114)具有深度不同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板(130)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列翅片,相邻的所述多列翅片交错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盖板(110)设置有分布在所述翅片板(130)两端的端部凹槽(116),所述端部凹槽(116)与所述腔体底板(120)固定以分隔所述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100)上侧和下侧的上盖(200)和下盖(300)、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100)与所述下盖(300)之间的加热元件(400)、设置在所述加热腔总成(100)与上盖(200)之间的pcb总成(500)、穿过所述上盖(200)连接于所述pcb总成(500)的刀片式高压接插件(900)以及连接所述加热元件(400)与pcb总成(500)的电极(600),所述腔体盖板(110)和腔体底板(120)设置有允许所述电极(600)穿过的电气过孔(121)。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盖板(110)、腔体底板(120)和翅片板(130)均为冲压件并彼此钎焊固定。

12.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器。

13.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电动车辆为混合动力车辆或纯电动车辆。

14.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为采用蓄电池的电化学储能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电加热器、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其中,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总成(100),所述加热腔总成(100)包括腔体盖板(110)、腔体底板(120)以及设置在所述腔体盖板(110)和腔体底板(120)之间的翅片板(130),所述翅片板(130)包括彼此间隔的多个流道区域,所述腔体盖板(110)设置有对应所述流道区域的间隔的隔离凹槽(111)。本申请可以利用隔离凹槽,将对应的流道区域进行精确定位,从而确保固定连接前翅片板相对于腔体盖板和腔体底板的精确定位。此外,由于隔离凹槽可以作为腔体盖板上的加强筋,因而能够提高加热腔总成的整体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杨城,张政,沈志文,任颖睦,王鹏,魏先玉,常涛,蒋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