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0049发布日期:2023-05-24 12:2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供电连接,具体公开了一种供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授权公告号cn106848623a示出一种抵压线缆快速连接装置,文件中示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线缆快速连接装置,涉及线缆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两段线缆之间的连接采用辅助连接装置导致的安装复杂、直接压接或缠绕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绝缘护管,固定在绝缘护管内的连接杆,圆台塞和螺栓;连接杆上设有缓冲刀片,缓冲刀片至连接杆端部设有螺纹,圆台塞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圆周上设有容纳槽,绝缘护管从外至里内经逐渐减小;螺纹和圆台塞均为绝缘材料。本发明用于两段线缆的快速连接,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快速连接。”,该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确实能够起到较好的连接效果,但是线缆与装置的连接部位,却不具有较好的散热结构,线缆在该装置上固定时,容易导致线缆与该装置的连接部位受热损坏。

2、因此,现有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面的中部固定有线管,所述安装架的顶面位于线管的两侧分布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面固定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固定有支撑件;

3、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连接板、并排固定在连接板底面的收纳管、沿横向等间距分布在收纳管外侧的盒体、固定在盒体底面的密封圈和开设在盒体两侧的卡槽,所述收纳管通过管道与盒体的内腔连通,且密封圈套接在管道与盒体的连接部位。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一风机的收纳端与连接板底面一侧的收纳管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收纳端与连接板底面另一侧的第二风机连通,所述连接板的顶面与安装架的底面固定,所述卡槽卡接在安装架上位于安装座的一侧,所述卡槽的顶面开设有孔,用于收纳两端电缆挥发的热量。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包括套接环、固定在套接环上的密封管、贯穿在套接环两侧的贯穿螺杆和螺纹连接在贯穿螺杆端部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内侧抵接在套接环上,所述密封管与套接环同心分布。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套接管、与套接管一体固定的连接环、与套接管一体固定的凸出环、与凸出环一体固定的螺管和固定在凸出环内壁的抵接圈,所述连接环与支撑件和第二连接管同心分布,且套接管通过连接环与支撑件连接。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滑动管、转动连接在滑动管上的连接螺母、与滑动管一体固定的外接环和嵌入在外接环内壁的密封胶圈,所述外接环的结构与连接环的结构相同,且连接环的内壁同样嵌入有密封胶圈,所述外接环上同样连接有支撑件。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与安装板固定的固定部和滑动杆、矩阵状贯穿在安装板上的固定螺杆、与滑动杆滑动连接的滑动座和与固定部及滑动座固定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弧形的板状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面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固定螺杆贯穿安装板与安装架固定。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包括矩形板状的固定板、等间距开设在固定板两侧的豁口部和固定在固定板底面位于四角部位的支腿,所述豁口部与盒体相互配合。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线管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顶面的管体、沿横向固定在管体内腔底壁的分割板和固定在管体上部的密封套,所述管体为管状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面与安装架固定,所述管体的顶面开设有圆孔,且密封套嵌入在管体上的圆孔部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预先将安装架固定在合适的部位,当外部的线缆贯穿在第一连接管上时,使用者将需要连接的线缆与第二连接管贯穿,此时可以实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贯穿的线缆连接,进而实现两段线缆在该结构上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并排分布在安装架上,散热结构分布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一侧,此时能够有利于散热结构带动线缆散发的热量对外部排放,同时线缆在贯穿线管时,线管能够对需要连接的线缆整理,能够避免线缆需要占据较多的空气,可以有利于线缆在使用时散热,同时避免线缆在使用时出现火灾隐患。

13、2、本发明中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同样连接有支撑件,当线缆与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贯穿时,支撑件能够对线缆的连接部位固定,可以避免两段线缆的连接部位受到拉扯分离。

14、3、本发明中的两段线缆贯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时,使用者将连接螺母与螺管连接,此时可以实现套接管与滑动管的内腔连通,实现连接后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两段线缆的连接部位防护,避免两段线缆的连接部位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顶面的中部固定有线管(6),所述安装架(1)的顶面位于线管(6)的两侧分布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与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的底面固定有散热结构(4),所述散热结构(4)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风机(8)和第二风机(9),所述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5)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5)上均固定有支撑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8)的收纳端与连接板(41)底面一侧的收纳管(42)连通,所述第二风机(9)的收纳端与连接板(41)底面另一侧的第二风机(9)连通,所述连接板(41)的顶面与安装架(1)的底面固定,所述卡槽(45)卡接在安装架(1)上位于安装座(7)的一侧,所述卡槽(45)的顶面开设有孔,用于收纳两端电缆挥发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包括套接环(34)、固定在套接环(34)上的密封管(33)、贯穿在套接环(34)两侧的贯穿螺杆(32)和螺纹连接在贯穿螺杆(32)端部的固定螺母(31),所述固定螺母(31)的内侧抵接在套接环(34)上,所述密封管(33)与套接环(34)同心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包括套接管(24)、与套接管(24)一体固定的连接环(25)、与套接管(24)一体固定的凸出环(23)、与凸出环(23)一体固定的螺管(21)和固定在凸出环(23)内壁的抵接圈(22),所述连接环(25)与支撑件(3)和第二连接管(5)同心分布,且套接管(24)通过连接环(25)与支撑件(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5)包括滑动管(54)、转动连接在滑动管(54)上的连接螺母(51)、与滑动管(54)一体固定的外接环(53)和嵌入在外接环(53)内壁的密封胶圈(52),所述外接环(53)的结构与连接环(25)的结构相同,且连接环(25)的内壁同样嵌入有密封胶圈(52),所述外接环(53)上同样连接有支撑件(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包括安装板(73)、与安装板(73)固定的固定部(72)和滑动杆(76)、矩阵状贯穿在安装板(73)上的固定螺杆(74)、与滑动杆(76)滑动连接的滑动座(75)和与固定部(72)及滑动座(75)固定的弧形板(71),所述弧形板(71)为弧形的板状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73)的底面固定在安装架(1)上,所述固定螺杆(74)贯穿安装板(73)与安装架(1)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包括矩形板状的固定板(13)、等间距开设在固定板(13)两侧的豁口部(11)和固定在固定板(13)底面位于四角部位的支腿(12),所述豁口部(11)与盒体(43)相互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6)包括底板(61)、固定在底板(61)顶面的管体(64)、沿横向固定在管体(64)内腔底壁的分割板(62)和固定在管体(64)上部的密封套(63),所述管体(64)为管状结构,所述底板(61)的底面与安装架(1)固定,所述管体(64)的顶面开设有圆孔,且密封套(63)嵌入在管体(64)上的圆孔部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供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供电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顶面的中部固定有线管,安装架的顶面位于线管的两侧分布有安装座,安装座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安装架的底面固定有散热结构。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外部的线缆贯穿在第一连接管上时,使用者将需要连接的线缆与第二连接管贯穿,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并排分布在安装架上,散热结构分布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一侧,此时能够有利于散热结构带动线缆散发的热量对外部排放,同时线缆在贯穿线管时,线管能够对需要连接的线缆整理,能够避免线缆需要占据较多的空气,可以有利于线缆在使用时散热,同时避免线缆在使用时出现火灾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安然,赵强强,冯强,王伯林,梅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朐县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