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0266发布日期:2023-06-08 01: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穿心电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心电容。


背景技术:

1、穿心式电容,是一种三端电容,因其空心的物理结构而得名。穿心式电容可被用作滤波器,输出或输入的低频信号(包括电源),经过穿心式电容接进来,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带进来的噪声,因此,穿心式电容在很多专用高频、超高频设备中大量使用。

2、穿心式电容主要包括外壳体和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芯管。在一些穿心式电容中,母线穿过所述芯管,可为所述穿心式电容提供连接端子。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穿心式电容的芯管 p1是中空的圆形管,如图1和图2所示。如图3和图4所示,当穿过芯管的母线为圆形母线 p2,例如,圆形的螺杆,且圆形的螺杆的外径接近于电容的芯管的内径时,电容的芯管的空间能够较为有效地被利用。然而,当穿过的母线是非圆形母线时,例如,矩形母线 p3,进一步地,例如,具有矩形截面的大电流铜排,这样的穿心电容则难以满足装配的需求,这限制了它的使用。如图5和图6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圆形芯管 p1与矩形母线 p3配合,有很多空间没有有效地利用。如果母线铜排的规格一定,穿心电容的体积将占用很大的空间,在日益追求小型化、紧凑结构的电子器件的趋势下,这样的芯管设计方式将限制穿心式电容的应用市场,影响穿心式电容的行业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穿心电容,其中,本申请的穿心式电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芯管设计方案,能够拓展其空间利用率,拓展其应用范围。

2、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穿心电容,其中,本申请主要通过调整所述穿心电容的芯管的形状配置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相应地,可在不增加其他部件的条件下提高所述芯管的空间利用率。

3、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穿心电容,其中,本申请调整了所述穿心电容的芯管的形状配置,在提高所述芯管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相对地减小了所述芯管的整体体积。

4、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势和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穿心电容,其包括:芯管,具有相对的芯管一端和芯管二端,以及,贯穿所述芯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二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适于容纳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并减小所述通孔内壁各处与所述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的间隙差距;和包覆于所述芯管外的外管。

5、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

6、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两个半圆形部分和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半圆形部分之间的两个直线形部分,两个直线形部分相对。

7、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适于接地,所述第二电极片适于连接母线。

8、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外管具有相对的外管一端和外管二端,所述外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一端同向,所述外管二端和所述芯管二端同向,所述第一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处,所述第二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

9、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和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

10、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形成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

11、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外管由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所述金属化薄膜包括绝缘层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的至少二金属层。

12、在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穿心电容中,所述外管包括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多圈所述金属化薄膜。

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心电容,其包括:芯管,具有相对的芯管一端和芯管二端,以及,贯穿所述芯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二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适于容纳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并减小所述通孔内壁各处与所述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的间隙差距;和包覆于所述芯管外的外管;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或者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当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时,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两个半圆环形部分和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半圆环形部分之间的两个直线形部分,两个直线形部分相对,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外管具有相对的外管一端和外管二端,所述外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一端同向,所述外管二端和所述芯管二端同向,所述第一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处,所述第二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和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形成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所述外管由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所述金属化薄膜包括绝缘层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的至少二金属层,所述外管包括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多圈所述金属化薄膜。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心电容,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具有相对的芯管一端和芯管二端,以及,贯穿所述芯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二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适于容纳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并减小所述通孔内壁各处与所述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的间隙差距;和包覆于所述芯管外的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两个半圆环形部分和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半圆环形部分之间的两个直线形部分,两个直线形部分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适于接地,所述第二电极片适于连接母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外管具有相对的外管一端和外管二端,所述外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一端同向,所述外管二端和所述芯管二端同向,所述第一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处,所述第二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和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形成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外管由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所述金属化薄膜包括绝缘层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的至少二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心电容,其中,所述外管包括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多圈所述金属化薄膜。

10.一种穿心电容,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具有相对的芯管一端和芯管二端,以及,贯穿所述芯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二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适于容纳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并减小所述通孔内壁各处与所述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的间隙差距;和包覆于所述芯管外的外管;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形或者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当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标准田径跑道的形状相一致时,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包括相对的两个半圆环形部分和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半圆环形部分之间的两个直线形部分,两个直线形部分相对,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外管具有相对的外管一端和外管二端,所述外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一端同向,所述外管二端和所述芯管二端同向,所述第一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处,所述第二电极片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所述穿心电容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外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和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形成于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形成于所述外管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涂层,所述外管由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所述金属化薄膜包括绝缘层和分布于所述绝缘层两侧的至少二金属层,所述外管包括缠绕于所述芯管外的多圈所述金属化薄膜。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穿心电容,所述穿心电容包括芯管和包覆于所述芯管外的外管,所述芯管具有相对的芯管一端和芯管二端,以及,贯穿所述芯管一端和所述芯管二端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适于容纳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并减小所述通孔内壁各处与所述在其径向上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母线的间隙差距。本申请通过调整所述穿心电容的芯管的形状配置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拓展其应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爱青,冀明华,刘晓宇,陈佳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森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