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22327发布日期:2023-07-20 02:3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和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led)技术为了降低反射率,改善光晕串扰一般选择用黑色的吸光材料进行间隔,但是对于led的透明显示屏,透明区及led一般会先用透明的封装胶将其封装保护,然后再制作黑色吸光材料。在制作黑色吸光材料时,一般会先形成整层的黑色吸光材料,然后将多余的黑色吸光材料去除。

2、然而,基于工艺波动以及led表面特殊的出光结构,透明区及led图形化衬底结构上方往往会残留一层黑色材料,影响透明区的透过率以及led的出光光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以有效去除多余的黑色吸光材料,解决光晕串扰的同时,保证透明显示屏的透过率和显示效果。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3、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4、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容置槽内填充有吸光材料,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保护膜;在相同刻蚀条件下,所述保护膜的刻蚀速率小于所述吸光材料的刻蚀速率。

5、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6、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7、制备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8、将发光单元键合至所述容置槽内;

9、在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保护膜;

10、在键合有所述发光单元的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吸光材料层,以使所述容置槽内填充吸光材料;其中,在相同刻蚀条件下,所述保护膜的刻蚀速率小于所述吸光材料的刻蚀速率;

11、对所述吸光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去除所述封装层以及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的吸光材料。

12、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阵列基板和发光单元,阵列基板中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在封装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容置槽,将发光单元容置在容置槽中并填充吸光材料,可以通过吸光材料吸收横向的出射光线,对发光单元在横向上进行隔绝,避免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光晕串扰。同时,在封装层和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保护膜,且该保护膜的刻蚀速率低于吸光材料的刻蚀速率,能够保证在去除多余的吸光材料时可以优先刻蚀吸光材料,保护膜实现对覆盖的封装层以及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一侧表面的保护,避免其受到刻蚀,由此能够对多余吸光材料进行充分去除,避免吸光材料的残留以及封装层的碳化引起的遮光效果,保证发光单元良好的出光光效以及显示面板较佳的透光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非透光区包括驱动电路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分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背离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驱动电路区朝向所述透光区一侧的边缘线垂直,且与所述tft阵列层的第一侧壁所在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阵列层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平坦化层且以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为凹槽底部,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分部填充于所述凹槽内且接触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图形包括底边和两条侧边,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垂直,且与所述过渡区和所述透光区的交界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化层包括多道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沿所述过渡区和所述透光区的交界线延伸,多道所述凹槽沿第二方向依次并行排列;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过渡区和所述透光区的交界线的延伸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阵列层包括驱动电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极耦接;所述驱动电极裸露于所述tft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且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容置槽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包括电极开口,所述电极开口与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相同驱动条件下,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区还包括走线区,所述走线区的所述tft阵列层包括至少一条走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阵列层包括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高度落差并形成有第二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区位于所述透光区在第四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区,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列且组成一组发光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区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包括至少一组所述发光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在第二平面上的截面图形包括底边和两条侧边,所述底边为所述截面图形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边,两条所述侧边分别与所述底边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相同驱动条件下,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非透光区包括驱动电路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阵列层包括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高度落差并形成有第一侧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还包括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填充有吸光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电极;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无机保护膜。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2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阵列基板,包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阵列层包括平坦化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无机保护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封装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容置槽;发光单元,位于容置槽内且容置槽内填充有吸光材料,封装层和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保护膜;在相同刻蚀条件下,保护膜的刻蚀速率小于吸光材料的刻蚀速率。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显示面板中因吸光材料残留引起的出光光效差、透过率低的问题,不仅可避免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光晕串扰,还能避免吸光材料的残留以及封装层的碳化引起的遮光效果,保证发光单元良好的出光光效以及显示面板较佳的透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莉,刘操,钱皓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