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连接器及匹配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0000发布日期:2023-12-15 07:2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充电连接器及匹配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充电连接器的示例。

2、如图15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充电连接器90具有外壳主体92、外壳部94和附接部(装配部)96。外壳部94具有插入元件941和943。插入元件941和943分别与各触头(未示出)对应。外壳部94连接到外壳主体92。另一方面,附接部96具有插入部961和963。附接部96附接到外壳主体92。

3、如图15所示,附接部96的插入部961围绕外壳部94的插入元件941。附接部96的插入部963围绕外壳部94的插入元件943。当充电连接器90意外坠落时,附接部96的插入部961和963防止了外壳部94的插入元件941和943直接撞击地板或地面。附接部96通过使用紧固部分98附接到外壳主体92,从而即使因坠落断裂,其也可以容易地被更换。

4、专利文献1为us 10,644,433b2。

5、当专利文献1公开的充电连接器90符合组合充电系统类型1(ccs1)的标准时,插入元件941和943(或触点)的排布必须通过使用插入部961和963作为参考来确定。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充电连接器90中,外壳部94和附接部96是不同的且彼此分离。因此,专利文献1的充电连接器90可能存在插入元件941、943(或触点)相对于插入部961的排布精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连接器及匹配部,充电连接器具有能够确保端子组的排布精度并允许因坠落易断裂的部分易更换的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更详细地,本发明一方面的充电连接器设置有匹配部、主要部和主体。所述主要部包括多个触头以及外壳,多个所述触头分别能够连接到匹配连接器的各匹配触头,所述外壳保持各所述触头。所有所述触头被分成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上方。所述外壳具有主表面和第一围绕部,所述主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所述第一围绕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主表面向前突出并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主体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主要部且保持所述主要部。所述匹配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主体的前方。所述匹配部具有附接部、第二围绕部和上保护部。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外壳的所述主表面上。所述附接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延伸。所述附接部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围绕部穿过所述开口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围绕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围绕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且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上保护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

4、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匹配部是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主要部。所述主要部具有沿前后方向朝向前方的主表面以及从所述主表面向前突出的第一围绕部。所述匹配部具有附接部、第二围绕部和上保护部。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主要部的所述主表面上。所述附接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延伸。所述附接部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当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主要部的所述主表面上时,所述主要部的所述第一围绕部穿过所述开口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围绕部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围绕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所述上保护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

5、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匹配部是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主要部和主体。所述主要部包括多个触头以及外壳,多个所述触头分别能够连接到匹配连接器的各匹配触头,所述外壳保持各所述触头。所有所述触头被分成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上方。所述外壳具有主表面和第一围绕部,所述主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所述第一围绕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主表面向前突出且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主体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主要部并保持所述主要部。所述匹配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主体的前方。所述匹配部具有附接部、第二围绕部和上保护部。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外壳的所述主表面上。所述附接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延伸。所述附接部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当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外壳的所述主表面上时,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围绕部穿过所述开口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围绕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当所述附接部附接到所述外壳的所述主表面上时,所述第二围绕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且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上保护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附接部向前突出。

6、在本发明一方面的充电连接器中,外壳具有围绕第一端子组的第一围绕部。第一围绕部向前延伸穿过设置在匹配部中的开口。匹配部具有围绕第二端子组的第二围绕部以及上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第二围绕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开口的下方,而上保护部位于开口的上方。

7、本发明的优点是:

8、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围绕部是外壳的一部分,以使得即使当第一围绕部用作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排布基准时,第一围绕部也不会引起关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排布精度问题。此外,上保护部和第二围绕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围绕部的上方、下方,以使得由充电连接器的坠落对第一围绕部引起损坏的可能性最小化。此外,上保护部和第二围绕部都是匹配部的一部分,以使得因充电连接器的坠落而对它们造成损坏的修理能够通过用另一个匹配部替换匹配部来完成。

9、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使得其可以使用外壳的第一围绕部作为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排布基准,并且确保端子组的位置精度。对于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也是如此。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匹配部、主要部和主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一种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其特征在于:

7.一种充电连接器的匹配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及匹配部。在充电连接器中,触头被分为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位于第二端子组的上方。外壳具有从其主表面突出并围绕第一端子组的第一围绕部。匹配部具有附接部、第二围绕部和上保护部。附接部附接到外壳的主表面上。附接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外壳的第一围绕部穿过开口向前延伸。第二围绕部位于开口的下方。第二围绕部从附接部向前突出且围绕第二端子组。上保护部位于开口的上方且从附接部向前突出。充电连接器具有能够确保端子组的排布精度并允许因坠落易断裂的部分易更换的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