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2724发布日期:2023-09-09 11:0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碳刷,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电驱动在油冷环境中使用的带l型通孔结构的接地碳刷。


背景技术:

1、新能源车电驱动总成在运转过程中会在导电轴上产生交变电流,需要引入接地碳刷将轴电流导出,这要求接地碳刷的阻抗尽可能低。而目前的电驱动电机功率有更高的趋势,为了电驱动总成更好的散热,电机机体内通常加注绝缘油液进行散热。

2、这种油液阻碍了碳刷和导电轴间的电流导通,增加了接触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通常的接地碳刷可以简化为一个长方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碳刷的端面与导电轴接触从而导出轴电流。由于绝缘润滑油的存在,碳刷的滑动接触面与导电轴之间会存在一层油膜,这相当于一个寄生电容,从而增加了碳刷与导电轴间的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电刷,油液阻碍了碳刷和导电轴间的电流导通,增加了接触阻抗,且由于碳刷的滑动接触面与导电轴之间会存在一层油膜,这相当于一个寄生电容,从而增加了碳刷与导电轴间的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的难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和设置于所述刷体侧部的刷辫线,所述刷体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配合的接触面,所述刷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刷体侧面的通孔,所述刷体的侧部设置有将所述接触面压在导电轴侧部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压力和导电轴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接触面进入所述通孔并从所述刷体的侧部排出。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制成。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梯形或圆形。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辫线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刷体内部并与所述接触面连通的纵向孔,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纵向孔连通的横向孔,所述横向孔处于所述刷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刷体的侧壁连通。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孔设置为盲孔或贯穿孔。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孔的截面和所述纵向孔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矩形。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面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或环形。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刷体邻近所述刷辫线的一侧,所述弹簧罩设在所述刷辫线的外侧。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排出所述刷体磨损后产生的粉尘,并提供散热空间。

14、(三)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提供的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刷体的通孔能有效将油液或者粉尘排出接触面,避免油膜的产生,保持刷体与导电轴的紧密接触,降低接触阻抗;

16、2.本发明提供的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刷体的通孔可以减小刷体的截面积,在弹簧力不变的情况增大刷体的接触压强,提高刷体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面积,降低接触阻抗。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1)和设置于所述刷体(1)侧部的刷辫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3)配合的接触面(4),所述刷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接触面(4)与所述刷体(1)侧面的通孔(5),所述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将所述接触面(4)压在导电轴(3)侧部的弹簧(6);在所述弹簧(6)的压力和导电轴(3)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接触面(4)进入所述通孔(5)并从所述刷体(1)的侧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梯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辫线(2)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包括设置于所述刷体(1)内部并与所述接触面(4)连通的纵向孔(51),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纵向孔(51)连通的横向孔(52),所述横向孔(52)处于所述刷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刷体(1)的侧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孔(52)设置为盲孔或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孔(52)的截面和所述纵向孔(51)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4)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或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刷体(1)邻近所述刷辫线(2)的一侧,所述弹簧(6)罩设在所述刷辫线(2)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排出所述刷体(1)磨损后产生的粉尘,并提供散热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和设置于刷体侧部的刷辫线,刷体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配合的接触面,刷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接触面与刷体侧面的通孔,刷体的侧部设置有将接触面压在导电轴侧部的弹簧;在弹簧的压力和导电轴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接触面进入通孔并从刷体的侧部排出。本发明中,刷体的通孔能有效将油液或者粉尘排出接触面,避免油膜的产生,保持刷体与导电轴的紧密接触,降低接触阻抗;刷体的通孔可以减小刷体的截面积,在弹簧力不变的情况增大刷体的接触压强,提高刷体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面积,降低接触阻抗。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任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