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7476发布日期:2023-08-31 20:1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双频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双频天线。


背景技术:

1、用来收发射频信号的天线是无线通信装置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为了获得较佳的通信质量,无线通信装置通常采用具备良好的天线特性及全向辐射场型的偶极天线。

2、随着无线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置在无线通信装置内的偶极天线需要支援多频的用途。多数偶极天线为了具备双频带操作特性,其结构设计通常较为复杂,导致偶极天线的辐射场型无法达成良好全向性效果,或导致偶极天线的整体尺寸较大,不符合无线通信装置朝轻、薄、短、小的发展需求。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备全向辐射场型的小型化双频天线,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频天线,其能够解决现有具备双频带操作特性的偶极天线因其结构设计复杂,导致无法具备良好的全向辐射场型或整体尺寸较大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频天线,包括:介质载板、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耦合辐射体和同轴电缆。介质载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耦合辐射体设置于第一表面,耦合辐射体位于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耦合辐射体分别与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在第一表面上间隔设置。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第一绝缘层、外部导体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包覆内部导体的部分表面,使内部导体的一端裸露,且裸露的内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一辐射体;外部导体包覆第一绝缘层的部分表面;第二绝缘层包覆外部导体的部分表面,使部分外部导体裸露,且裸露的外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二辐射体。其中,内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一辐射体,外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二辐射体,使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共振模态;耦合辐射体分别与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耦合而产生第二共振模态,第二共振模态的中心频率大于第一共振模态的中心频率。

4、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频天线中,通过在介质载板的第一表面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耦合辐射体(耦合辐射体位于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一辐射体,以及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二辐射体,使得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共振模态,耦合辐射体分别与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相互耦合并产生不同于第一共振模态的第二共振模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频天线可在整体尺寸减少的情况下达成全向辐射特性和符合双频通信需求,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可应用在不同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载板为单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朝所述第一辐射体延伸的延伸段,所述耦合辐射体包括第一子辐射体与第二子辐射体,所述延伸段、所述第一子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子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延伸段配置于所述第一子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子辐射体之间,所述延伸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子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延伸段与裸露的所述外部导体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一辐射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间隔设置,裸露的所述外部导体与裸露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形状是三角形、矩形或任何几何图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为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模态的所述中心频率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辐射体远离所述耦合辐射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辐射体远离所述耦合辐射体的一端之间的长度大小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模态是二分之一波长共振模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振模态的所述中心频率通过所述耦合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缝隙的大小和所述耦合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缝隙的大小进行调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缝隙的大小等于所述耦合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缝隙的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缝隙越大,所述第二共振模态的所述中心频率越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的电性连接处和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之间的电性连接处沿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频天线,包括:介质载板、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耦合辐射体和同轴电缆。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和耦合辐射体设置于介质载板的第一表面,耦合辐射体位于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间隔设置。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第一绝缘层、外部导体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包覆部分内部导体,使裸露的内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一辐射体;外部导体包覆部分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包覆部分外部导体,使裸露的外部导体电性连接第二辐射体。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产生第一共振模态;耦合辐射体分别与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耦合而产生第二共振模态;第二共振模态的中心频率大于第一共振模态的中心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元,陈伟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