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51995发布日期:2023-09-14 09:1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加工用送料轨道,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


背景技术:

1、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10762849 u,授权公告日为2020年06月16日,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翘结构的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包括送料平台,送料平台上的相对两侧均固定有一限位竖板,每个限位竖板上均固定有一限位顶板,限位顶板与送料平台的间距为d,限位顶板凸出于限位竖板靠近送料平台中心的一侧,送料平台的一侧外固定有检测座,检测座上固定有翘起检测模块,翘起检测模块位于送料平台的正上方,翘起检测模块与送料平台的间距为d,d>d。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确保引线框架的前进轨迹,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引线框架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翘起,且翘起检测模块能够有效检测大规模的引线框架翘起故障,双层保障结构在确保加工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出现恶性循环的大型故障。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仅通过限位顶板对引线框架进行限位以实现防翘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送中的引线框架局部已经发生翘起的已脱离限位顶板的限制,就需要人手干涉,从而降低生产效率。鉴于这种情况,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在防翘起的基础上可对局部发生翘起的引线框架段进行自动纠正,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包括送料平台,所述送料平台沿入料方向依次包括检测段、纠偏段、输出段,所述纠偏段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纠偏结构;所述检测段和所述输出段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倒l形限位凸缘;

3、所述纠偏结构包括旋转驱动气缸、旋转轴、偏心凸轮、连接杆、安装臂、压轮、接触块,所述旋转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自由端与所述偏心凸轮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偏心凸轮一侧设置,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安装臂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臂靠向所述纠偏段的一侧下部居中安装有压轮,所述安装臂远离所述压轮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偏心凸轮的正上方设置有所述接触块;所述纠偏段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且与所述倒l形限位凸缘对应的位置线性横向阵列设置有若干限位软胶凸柱;

4、所述检测段通过支架安装有检测器。

5、进一步,所述安装臂靠近所述压轮的位置上部居中设置有倒l形预调杆。

6、进一步,所述倒l形预调杆与所述安装臂铰接。

7、进一步,所述压轮通过缓冲弹簧与所述安装臂连接。

8、进一步,所述纠偏段上与所述压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负压气孔,所述负压气孔通过管道与负压气源连接。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检测器检测到输送中的引线框架存在翘起的情况,旋转驱动气缸促使旋转轴带动偏心凸轮强安装臂的一侧顶起,从而使压轮靠向引线框架的方向下压,随着引线框架的继续移动,压轮将翘起的引线框架压至水平并且引线框架的相对两侧压过两侧的限位软胶凸柱复位至与倒l形限位凸缘下方对应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局部发生翘起的引线框架段进行自动纠正,无需人手干预或者停机纠偏,直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包括送料平台(24),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平台(24)沿入料方向依次包括检测段(12)、纠偏段(18)、输出段(13),所述纠偏段(1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纠偏结构;所述检测段(12)和所述输出段(13)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倒l形限位凸缘(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15)靠近所述压轮(25)的位置上部居中设置有倒l形预调杆(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l形预调杆(14)与所述安装臂(15)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25)通过缓冲弹簧(26)与所述安装臂(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段(18)上与所述压轮(2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负压气孔,所述负压气孔通过管道与负压气源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送料轨道,包括送料平台,送料平台依次包括检测段、纠偏段、输出段,纠偏段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纠偏结构;检测段和输出段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倒L形限位凸缘;纠偏结构包括旋转驱动气缸、旋转轴、偏心凸轮、连接杆、安装臂、压轮、接触块,旋转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的自由端与偏心凸轮连接,连接杆靠近偏心凸轮一侧设置,连接杆的顶部与安装臂的一侧转动连接,安装臂靠向纠偏段的一侧下部居中安装有压轮,安装臂远离压轮的一侧并且位于偏心凸轮的正上方设置有接触块;纠偏段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线性横向阵列设置有若干限位软胶凸柱;对局部发生翘起的引线框架段进行纠正,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曾贵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佳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