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0238发布日期:2023-09-13 01: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发电使用。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通过焊带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后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2、电池片非常脆弱,一般需要在电池组件的上下表面设置胶膜以及盖板从而组装成光伏组件,胶膜以及盖板用于保护电池片。盖板一般为光伏玻璃,光伏玻璃不能直接附着在电池片上面,需要胶膜在中间起到粘接作用。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连接通常需要用于收集电流的焊带,常规中的焊带在焊接时需要通过焊接使焊带与细栅之间合金化。然而焊带中焊料的熔点一般都较高,且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温度要高于焊料熔点20℃以上。电池片在焊接过程中因翘曲变形较大,焊接后隐裂风险大、破片率较高。

3、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改善焊接质量,低温焊带以及无主栅技术因运而生。但影响光伏组件的良率的因素还是有很多,例如焊带与细栅之间的焊接效果、焊接良率以及胶膜内的气泡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至少有利于提供光伏组件的良率。

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串,每一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片;焊带,所述焊带用于电连接相邻的每两个电池片;其中,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焊带具有交叠区;第一封装层以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以及所述第二封装层分别覆盖所述电池串的两侧;所述第一封装层或者第二封装层的至少一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且间隔排布的多个预交联部,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与每一所述电池片正对,每一所述预交联部还位于所述交叠区;其中,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交联度;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封装层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封装层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

3、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电池串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每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第一间隔以及第二间隔。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包括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预交联部;同一所述第一封装层,多个所述预交联部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总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80%。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小于或等于50%。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或所述第二封装层还包括:至少一层胶膜,所述至少一层胶膜位于所述主体部以及预交联部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每一所述胶膜的交联度小于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所述胶膜的材料与所述主体部的材料不同。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胶膜包括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所述第一胶膜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胶膜之间,所述第一胶膜的交联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胶膜的交联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预交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位于至少一个所述交叠区;或者,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位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交叠区以及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交叠区之间的电池片区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所述电池片,所述预交联部的总面积与所述电池片的面积比值为s,s满足:10%≤s≤1。

1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多个电池片以及焊带;所述焊带电连接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片以构成电池串,所述焊带与所述电池片具有交叠区;提供第一封装层以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以及所述第二封装层分别覆盖所述电池串的两侧;所述第一封装层或者第二封装层的至少一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且间隔排布的多个预交联部,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与每一所述电池片正对,每一所述预交联部还位于所述交叠区;其中,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交联度;提供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一封装层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封装层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所述第一封装层或所述第二封装层包括:提供初始封装层;对部分区域的所述初始封装层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用于增加部分区域的所述初始封装层的交联度;其中,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初始封装层作为预交联部,未经过所述预处理的所述初始封装层作为主体部,所述预交联部以及所述主体部构成第一封装层或第二封装层。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初始封装层包括:提供第一初始膜、第二初始膜;对所述第一初始膜以及第二初始膜进行排版处理;对所述第一初始膜以及第二初始膜进行压延处理,形成初始封装层;其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所述第一初始膜作为预交联部,未经过预处理的所述第二初始膜作为主体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初始封装层以及对所述初始封装层进行预处理包括:提供第三初始膜、第四初始膜,所述第三初始膜内具有引发剂;对所述第三初始膜以及第四初始膜进行压延处理,形成初始封装层;其中,所述第四初始膜位于所述第三初始膜的一侧;对部分区域的所述初始封装层进行预处理;其中,含有引发剂的部分区域的初始封装层经过预处理后作为预交联部,含有引发剂的部分区域的初始封装层未经过预处理作为主体部,未含有引发剂的所述初始封装层作为胶膜;所述预交联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胶膜构成第一封装层或第二封装层。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第一封装层或者第二封装层的至少一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主体部厚度方向贯穿主体部的且间隔排布的多个预交联部,每一预交联部用于与电池片正对,每一预交联部还位于交叠区,如此,预交联部的交联度较大,从而流动性较差,可以避免流动的封装层推动焊带,造成焊带与细栅线之间的偏移,影响光伏组件的良率。

17、此外,预交联部用于与电池片正对,即主体部位于除电池片以外的区域,如电池串之间的缝隙以及电池片之间的缝隙,从而填充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缝隙、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的缝隙,一是可以将电池片表面的气泡经过缝隙排出,从而避免缺胶导致的系列问题,二是流动性较好的主体部位于电池片与电池片的缝隙与预交联部位于电池片与电池片的缝隙相比,主体部的流动性较好,从而强度也较低,对电池片以及焊带的损伤也会较小,降低电池片的损伤率。主体部位于电池串与电池串之间的缝隙,由于电池串之间的缝隙较大,填充的封装层可以降低空胶的数量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电池串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每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第一间隔以及第二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包括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预交联部;同一所述第一封装层,多个所述预交联部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总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小于或等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或所述第二封装层还包括:至少一层胶膜,所述至少一层胶膜位于所述主体部以及预交联部远离所述电池串的一侧,每一所述胶膜的交联度小于所述预交联部的交联度;所述胶膜的材料与所述主体部的材料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胶膜包括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所述第一胶膜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胶膜之间,所述第一胶膜的交联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胶膜的交联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预交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位于至少一个所述交叠区;或者,每一所述预交联部位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交叠区以及所述两个相邻的所述交叠区之间的电池片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所述电池片,所述预交联部的总面积与所述电池片的面积比值为s,s满足:10%≤s≤1。

10.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所述第一封装层或所述第二封装层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初始封装层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初始封装层以及对所述初始封装层进行预处理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串,每一电池串包括多个电池片;焊带,焊带用于电连接相邻的每两个电池片;其中,电池片与焊带具有交叠区;第一封装层以及第二封装层,第一封装层以及第二封装层分别覆盖电池串的两侧;第一封装层或者第二封装层的至少一者包括:主体部以及沿主体部厚度方向贯穿主体部的且间隔排布的多个预交联部,每一预交联部与每一电池片正对,每一预交联部还位于交叠区;其中,预交联部的交联度大于主体部的交联度;盖板,盖板位于第一封装层远离电池串的一侧以及第二封装层远离电池串的一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勤,王路闯,陶武松,陈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