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1547发布日期:2023-09-21 12:2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其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屏下摄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上。为了保证摄像区域的显示性能,现有的技术是在屏下摄像区域(camera under panel,即cup区域)内设置像素单元;同时为了满足摄像区域的透光率,需要在屏下摄像区域对电极进行刻蚀以形成镂空部用于透光。

2、镂空部一般通过激光刻蚀获取,然而在激光刻蚀的过程中,会导致显示面板内的部分膜层之间产生劈裂,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

3、【申请内容】

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的显示面板内的部分膜层之间发生劈裂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第一电极层;其中,衬底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有机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之间;第一电极层位于衬底的一侧;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区域内的部分开设镂空部;第一散热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

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衬底内部设置第一散热层,且第一散热层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因此,在激光刻蚀过程中,第一区域内聚集的激光能量会被第一散热层快速散去,从而有效避免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因受热发生膨胀,进而避免了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之间发生劈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包括第一遮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遮光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除所述镂空部之外的部分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复用为所述第一遮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还包括: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层包括至少两个位于不同膜层的子散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面的方向,至少两个所述子散热层之间通过散热连接线实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子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层包括:第一子散热层及第二子散热层;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散热层与所述衬底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子散热层与所述衬底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子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散热层包括第二遮光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透光率,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阴极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散热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散热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一区域。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及第一电极层;其中,衬底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一散热层及第二有机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一有机层与第二有机层之间;第一电极层位于衬底的一侧;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区域内的部分开设镂空部;第一散热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本申请用以改善现有的显示面板内的部分膜层之间发生劈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泉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