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1314发布日期:2023-09-23 18:1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系列太阳能电池自2013年由德国弗郎霍夫研究所提出后,由于其topcon层(隧穿氧化层+掺杂多晶硅层)优异的钝化性能及导电性能,在晶硅电池效率提升方面具有很大潜能。其中topcon电池理论效率为28.2~28.7%,更接近晶硅电池理论极限效率29.43%。另外,topcon系列电池由于产线升级改造成本低(基于占光伏市场主流的p-perc电池产线及n-pert产线而言)、双面发电率高、温度系数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大光伏生产厂商技术转型升级的目标。现有的topcon电池工艺正面采用整面硼扩散方法制备发射极,背面采用lpcvd设备或pecvd设备制备topcon层,再用氧化铝或氮化硅膜充当正背面钝化层。以全域硼扩散作为发射极时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高浓度的掺杂,可以减小硅片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电池的串联电阻,但是高的掺杂浓度会导致载流子复合变大,少子寿命降低,影响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2.采用低浓度的掺杂,可以降低表面复合,提高少子寿命,但是必然会导致接触电阻的增大,影响电池的串联电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解决全域硼扩散高浓度掺杂或低浓度掺杂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topcon电池正面金属栅线与硅片接触部位及其附近进行高浓度掺杂,而在电极以外的区域进行低浓度掺杂,即引入se(选择性发射极)的概念,topcon工艺硼扩散之前利用丝网印刷纳米硼浆+热推进的方法在电池正面与金属栅线接触的区域形成重掺杂,完成topcon电池正面se工艺制备,新增加的se工艺可以极大的降低串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并减少载流子复合,提高表面钝化效果,增强电池短波光谱响应,提高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进而提升电池的发电效率。

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4、以单晶硅片作为基底,进行双面制绒,然后将制绒后硅片的正面进行纳米硼浆印刷,印刷完成后烘干,随后进行热推进和第一次酸洗,获得重掺硅片;

5、将重掺硅片的正面进行硼扩散,得硼扩散硅片;

6、将硼扩散硅片的背面进行第二次酸洗和抛光,随后进行双面隧穿氧化模及多晶硅膜的制备,得多膜层硅片;

7、将多膜层硅片进行双面磷扩散,得磷扩散硅片;

8、将磷扩散硅片的正面进行第三次酸洗和第一次碱洗,再对硅片进行第四次酸洗,获得处理后硅片;

9、将处理后硅片进行正面氧化铝沉积,再进行正面及背面的氮化硅沉积和电极印刷,得太阳能电池。

10、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硼浆为硼掺杂的硅纳米颗粒和有机载体组成。

11、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的温度为200-230℃,烘干后硅片表面的纳米硼浆厚度为1.5-2μm。

12、进一步地,所述热推进的温度为900-950℃,热推进的时间为20-25min。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酸洗后纳米硼浆印刷区域方阻为40-80ω/sq。

14、进一步地,所述硼扩散后的方阻为110-140ω/sq。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次酸洗中酸液为体积分数6-10%的氢氟酸溶液,所述抛光中抛光液为体积分数40-50%的氢氧化钾溶液。

16、进一步地,所述隧穿氧化模的厚度为1-2nm。

17、进一步地,所述多晶硅模的厚度为80-130nm。

1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9、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包括硅片基层和硅片基层双面印刷的正面金属电极和背面金属电极,

20、所述硅片基层正面上印刷有金属电极处还印刷有重掺层,所述重掺层位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硅片基层之间,所述硅片基层正面上扩散有发射极层,所述发射极层上沉积有钝化膜;

21、所述硅片基层背面上依次设有隧穿氧化层、磷掺杂的多晶硅层和氮化硅钝化层。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可以减少载流子复合,提高表面钝化效果,提升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及填充因子,提升了topcon电池的转化效率。

2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的温度为200-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后硅片表面的纳米硼浆厚度为1.5-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推进的温度为900-950℃,热推进的时间为20-2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酸洗后纳米硼浆印刷区域方阻为40-80ω/sq。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扩散后的方阻为110-140ω/sq。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酸洗中酸液为体积分数6-10%的氢氟酸溶液,所述抛光中抛光液为体积分数40-50%的氢氧化钾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氧化模的厚度为1-2n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模的厚度为80-130nm。

10.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包括硅片基层(10)和硅片基层(10)双面印刷的正面金属电极(50)和背面金属电极(90),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单晶硅片作为基底,进行双面制绒,然后将制绒后硅片的正面进行纳米硼浆印刷,印刷完成后烘干,随后进行热推进和第一次酸洗,获得重掺硅片;将重掺硅片的正面进行硼扩散,随后对硅片的背面进行第二次酸洗和抛光,以及双面隧穿氧化模及多晶硅膜的制备,得多膜层硅片;将多膜层硅片进行双面磷扩散,随后对硅片的正面进行第三次酸洗和第一次碱洗,再对硅片进行第四次酸洗,再对硅片进行正面氧化铝沉积,再进行正面及背面的氮化硅沉积和电极印刷,得太阳能电池。本发明提升了TOPCon电池的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银,赵邦桂,马岩青,常洛嘉,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