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9518发布日期:2023-09-01 10:5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用于高压高频大电流的薄膜电容器有箔式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膜箔式薄膜电容器以及双面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其中双面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具有易加工、体积小、成本低以及耐电压高的优点,双面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内部金属部分的内部电阻在电流下作用将产生热量,当热量累集的温升超过电容介质的耐温极限时,将导致电容介质薄膜收缩、芯子鼓胀、失效,因此,在交流环境下工作,电容的载流能力即过电流能力至关重要;由于双面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受双留边铝金属化聚丙烯膜上铝金属厚度的限制,导致其过流能力较低、在高频下的自温较高;为克服以上缺陷,我们提出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生产出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提升了过电流能力,同时提升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品质。

2、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电容器的生产参数,基于预先构建的卷绕控制模型生成控制指令调制卷绕机的运行参数;

4、利用卷绕机将预先制备好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卷绕形成电容芯子;

5、对电容芯子进行热压定型、喷金后采用低压大电流技术在电容芯子两端直接焊接电极;

6、利用密封灌注材料将电容芯子灌封固化在壳体内;

7、对电容芯子进行电性能测试,剔除不合格产品后利用打印设备对合格产品壳体表面进行标识打印。

8、进一步地,利用卷绕机将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卷绕形成电容芯子具体包括:

9、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卷芯进行顺时针旋转;

10、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第一膜盘控制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逆时针卷绕;

11、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第二膜盘控制第一聚丙烯生膜逆时针卷绕;

12、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第三膜盘控制第一聚丙烯膜顺时针卷绕;

13、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第四膜盘控制第二聚丙烯膜逆时针卷绕;

14、基于卷绕控制模型控制卷绕机的第五膜盘控制第二聚丙烯生膜逆时针卷绕。

15、进一步地,对电容芯子进行热压定型、喷金后采用低压大电流技术在电容芯子两端直接焊接电极,具体包括:

16、卷绕成型的电容芯子热压定型,热压温度为95℃-105℃;

17、利用短路大电流方法将预先准备的金属喷金料熔化,通过高压压缩空气喷射到电容芯子的两端形成电极载体喷金层;

18、利用低电压大电流方法在电容芯子两端焊接电极引出线。

19、进一步地,所述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20、在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中间设置将双面铝金属镀层分隔开的第一留边,并将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两端分别配置为超出第一聚丙烯生膜。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丙烯膜和第一聚丙烯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22、在第一聚丙烯膜靠近第二聚丙烯膜的一侧设置第一铝金属镀层,所述第一铝金属镀层的两端与第一聚丙烯膜之间设有第二留边;

23、在第二聚丙烯膜上设有与第一铝金属镀层匹配的第二铝金属镀层,所述第二铝金属镀层的两端设有与第二留边匹配的第三留边。

24、进一步地,所述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铝金属镀层的厚度小于29nm。

25、进一步地,利用卷绕机将预先制备好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卷绕形成电容芯子还包括:

26、利用第一传感器检测电容芯子卷绕过程中的实时转速参数,基于卷绕控制模型对转速参数进行调制;

27、利用第二传感器获取电容芯子卷绕过程中的实时张力参数,基于卷绕控制模型对张力进行调制。

28、进一步地,所述卷绕控制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29、获取卷绕机卷绕过程中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其中数据集至少包括张力、卷绕速度以及位置信息;

30、提取预处理后数据集中的特征参数;

31、基于特征参数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已知卷绕机纠偏数据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

32、将训练好的卷绕控制模型部署至卷绕机上。

33、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中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

34、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安全检测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的步骤。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36、1.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在电容芯子的生产过程中,基于预先构建的卷绕控制模型生成控制指令调制卷绕机的运行参数,相较于现有的电容器卷绕工艺,可保障电容芯子在卷绕过程中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可降低电容芯子内串连接极板内阻,可提升电容器实际工作时的过流能力;通过设置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二聚丙烯生膜,可以达到降低电容器内部损耗因子和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卷绕机将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卷绕形成电容芯子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电容芯子进行热压定型、喷金后采用低压大电流技术在电容芯子两端直接焊接电极,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丙烯膜和第一聚丙烯膜的制备过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的铝金属镀层的厚度小于29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卷绕机将预先制备好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卷绕形成电容芯子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控制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安全检测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容器的生产参数,基于预先构建的卷绕控制模型生成控制指令调制卷绕机的运行参数;利用卷绕机将预先制备好的双面铝金属化聚酯膜、第一聚丙烯生膜、第一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膜、第二聚丙烯生膜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卷绕形成电容芯子;对电容芯子进行热压定型、喷金后采用低压大电流技术在电容芯子两端直接焊接电极;利用密封灌注材料将电容芯子灌封固化在壳体内;对电容芯子进行电性能测试,剔除不合格产品后对合格产品壳体表面进行标识打印;其生产出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提升了过电流能力,同时提升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权,伍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中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