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压接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8545发布日期:2023-08-25 20:4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压接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配电工程中接线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压接剪。


背景技术:

1、随着配电工程现场作业任务的增加,以及现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对优质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场作业中,铜线与铝线的交接处需要良好连接,否则就会造成虚接、接触不良,电能供电质量下降,严重的可能导致停电。因此提高铜线与铝线的接线质量,确保供电质量和提高作业效率,是配网工程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目前,现场作业中铜线和铝线的接线主要以传统液压钳为主。铜线和铝线的交接处,将铜线和铝线插入外部管套,然后用液压钳将铜线与铜管、铝线与铝管压接,使之接触良好。但是目前作业现场情况复杂,传统液压钳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方便,使用笨重,不利于单人操作,耗时,耗体力,由于作业时间长,体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安全系数降低,出现手部发麻情况,因此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比较低。

3、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快速压接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快速压接剪,以解决现场作业中铜线和铝线的接线存在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快速压接剪,用于固定压接过渡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剪柄、压接孔、剪柄间的定位螺钉、手柄间的定位螺钉以及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

4、所述手柄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两个所述手柄一端通过所述手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绝缘护套;

5、所述剪柄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两个所述剪柄一端依次设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弧形孔,所述剪柄闭合状态时,四个半圆弧形孔形成两个所述压接孔;所述压接孔用于固定过渡管;

6、其中,直径大的压接孔为铝线与铝管压接孔,直径小的压接孔为铜线与铜管压接孔;

7、两个所述剪柄靠近所述压接孔的一端通过所述剪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管为铝-铜线连接管,两端分别为铝线孔和铜线孔,所述铝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线孔。

9、进一步的,所述压接剪打开的角度范围为0-120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间的定位螺钉以及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可转动。

11、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12、1、能够将铜线与铜管、铝线与铝管紧密压接,压接剪的尺寸严格按照线、管尺寸进行制作,确保中间不留任何缝隙,接触质量良好。

13、2、能够适用多个铜、铝线接触场景,充分利用了压接钳及铝-铜线直径,不需要额外补充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铜管和铝管的压接孔间隔较近,调整方式相对灵活。

14、3.压接剪为全金属结构,整个剪柄具有绝缘护套,利于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15、4、工作不受天气温度,湿度,风力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外部作业具有有很好的适应性,且储存简单,只需要在常温避光下即可,不需要额外储存环境。

16、5、操作使用简单,只需要可单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过多的能源消耗。

1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压接剪,用于固定压接过渡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剪柄、压接孔、剪柄间的定位螺钉、手柄间的定位螺钉以及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接剪,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为铝-铜线连接管,两端分别为铝线孔和铜线孔,所述铝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接剪,四个半圆弧形孔形成两个所述压接孔,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接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剪打开的角度范围为0-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压接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间的定位螺钉以及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可转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压接剪,用于固定压接过渡管,包括手柄、剪柄、压接孔、剪柄间的定位螺钉、手柄间的定位螺钉以及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所述手柄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两个所述手柄一端通过所述手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绝缘护套;所述剪柄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两个所述剪柄一端依次设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半圆弧形孔,四个半圆弧形孔形成两个所述压接孔;两个所述剪柄一端通过所述剪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手柄与剪柄间的定位螺钉铰接连接。本发明压接剪的尺寸严格按照线、管尺寸进行制作,能够将铜线与铜管、铝线与铝管紧密压接,确保中间不留任何缝隙,达到接触质量良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苗长茂,李翔,王国玲,闫学义,周志强,张培,刘志佳,梁栋,郑淑梅,薄新,李云起,张晓旭,赵恩堃,田雪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