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0518发布日期:2023-10-28 03:4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天线射频,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车载毫米波角雷达使用的天线种类较多,可分为常规天线和非常规天线。

2、常规天线包括常规贴片天线、常规梳状天线等,常规贴片天线的增益随着角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常规梳状天线波束宽度较窄,并且常规贴片天线和常规梳状天线的角雷达视场角指标不宽。非常规天线包括蛇形梳状线阵、多波束梳状面阵等,虽然非常规天线改善了常规天线,克服了常规天线的弊端,但是非常规天线在解决了常规天线存在的问题时伴随新的问题出现,比如,蛇形梳状线阵改善了常规梳状天线的波束宽度,但是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工艺复杂度;多波束梳状面阵提高了角雷达视场角,但是降低了雷达分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上述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天线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天线阵列和天线罩,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主枝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枝节的两侧的寄生枝节;所述主枝节包括第一馈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馈线上的多个第一小枝节;所述寄生枝节包括第二馈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馈线上的多个第二小枝节;

3、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第二馈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波长的第一预设数量倍,所述预设波长基于电磁波频率和介电常数确定得到;

4、多个所述第二小枝节在所述寄生枝节中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一小枝节在所述主枝节中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寄生枝节中的第二目标小枝节的尺寸与所述主枝节中对应位置的第一小枝节的尺寸不同,所述第二目标小枝节为多个所述第二小枝节中的部分第二小枝节。

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条天线;第一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一目标馈线,与第二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二目标馈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二预设数量倍;

6、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和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至少两条天线中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天线。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还包括寄生电感,所述寄生电感弯曲设置在所述寄生枝节的末端,所述寄生电感用于调节所述天线的波束宽度。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主枝节的一侧的寄生枝节的末端弯曲设置有第一寄生电感;位于所述主枝节的另一侧的寄生枝节的末端弯曲设置有第二寄生电感;所述第一寄生电感的弯曲方向是所述第二寄生电感的弯曲方向的相对方向。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罩置于所述天线阵列的外部,所述天线罩的俯视图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天线罩的厚度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三预设数量倍。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罩的顶部与所述天线阵列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四预设数量倍。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三预设数量倍为所述预设波长的一倍;所述预设波长的第四预设数量倍为所述预设波长的四分之一倍至二分之一倍。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位于所述天线罩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一馈线和所述第二馈线的上方。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天线罩的中间内侧存在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通过除去在屏蔽罩的上方所确定出的干涉区域得到,所述凹陷区域的俯视图的形状为矩形。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枝节的第一馈线与对应的所述寄生枝节的第二馈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波长的第一预设数量倍,包括:

15、所述主枝节的第一馈线与对应的所述寄生枝节的第二馈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波长的二分之一倍。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一目标馈线,与第二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二目标馈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二预设数量倍,包括:

17、第一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一目标馈线,与第二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二目标馈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二倍。

18、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雷达装置,所述雷达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天线组件。

19、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雷达装置。

20、实施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申请通过调节天线尺寸,即主枝节的第一馈线与寄生枝节的第二馈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波长的第一预设数量倍,增加了天线的宽度,扩展了天线波束宽度,从而扩大了雷达的视场角,使雷达能够监测的区域更加广泛;并且本申请通过调节寄生枝节的尺寸和主枝节的尺寸,即寄生枝节中的第二目标小枝节的尺寸与主枝节中对应位置的第一小枝节的尺寸不同,使寄生枝节的尺寸和主枝节的尺寸不完全相同,能够调试雷达副瓣,从而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减少能量的分散。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组件,包括天线阵列和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天线(1),所述天线(1)包括主枝节(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枝节(10)的两侧的寄生枝节(20);所述主枝节(10)包括第一馈线(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馈线(11)上的多个第一小枝节(12);所述寄生枝节(20)包括第二馈线(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馈线(21)上的多个第二小枝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条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20)还包括寄生电感(23),所述寄生电感(23)弯曲设置在所述寄生枝节(20)的末端,所述寄生电感(23)用于调节所述天线的波束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枝节(10)的一侧的寄生枝节(20)的末端弯曲设置有第一寄生电感(231);位于所述主枝节(10)的另一侧的寄生枝节(20)的末端弯曲设置有第二寄生电感(232);所述第一寄生电感(231)的弯曲方向是所述第二寄生电感(232)的弯曲方向的相对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30)置于所述天线阵列的外部,所述天线罩(30)的俯视图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天线罩(30)的厚度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三预设数量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30)的顶部与所述天线阵列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四预设数量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三预设数量倍为所述预设波长的一倍;所述预设波长的第四预设数量倍为所述预设波长的四分之一倍至二分之一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位于所述天线罩(30)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一馈线(11)和所述第二馈线(21)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线罩(30)的中间内侧存在凹陷区域(40),所述凹陷区域(40)通过除去在屏蔽罩的上方所确定出的干涉区域得到,所述凹陷区域(40)的俯视图的形状为矩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枝节(10)的第一馈线(11)与对应的所述寄生枝节(20)的第二馈线(21)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波长的第一预设数量倍,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一目标馈线,与第二目标天线所包括的主枝节的第二目标馈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波长的第二预设数量倍,包括:

12.一种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雷达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天线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该天线组件包括天线阵列和天线罩,天线阵列包括天线,天线包括主枝节以及设置在主枝节的两侧的寄生枝节;主枝节包括第一馈线以及设置在第一馈线上的多个第一小枝节;寄生枝节包括第二馈线以及设置在第二馈线上的多个第二小枝节;第一馈线与所述第二馈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波长的第一预设数量倍;多个第二小枝节在所述寄生枝节中的位置,与多个第一小枝节在主枝节中的位置一一对应;寄生枝节中的第二目标小枝节的尺寸与主枝节中对应位置的第一小枝节的尺寸不同,第二目标小枝节为多个所述第二小枝节中的部分第二小枝节。本申请通过增加天线宽度提升天线波束宽度,从而增加雷达的视场角。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张卓臻,戚健庭,方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