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6761发布日期:2023-12-02 13:0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1、核用接线端子其应用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长期工作于高温、高湿和放射性环境中,运行环境十分严酷。

2、螺柱式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柱形接线端子,一般是由一个金属螺柱配合制式相同的螺母构成。当两个导线需要连接的时候,通过螺母将两个导线固定在螺柱式接线端子上,将两个导线快速连接,以提高接线效率。但现有的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安全性较低,无法在特殊工作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包括:螺柱上安装有绝缘件,绝缘件内部具有空腔;绝缘件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端头组件,第一端头组件远离绝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将第一端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螺柱上;绝缘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端头组件,第二端头组件远离绝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将第二端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螺柱上。

3、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4、可选的,绝缘件上设置有安装孔。

5、可选的,绝缘件沿垂直于螺柱轴线的方向延伸。

6、可选的,第一端头组件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一锁紧垫圈,第一垫圈和第一锁紧垫圈套装在螺柱上,第一锁紧垫圈位于第一垫圈远离绝缘件的一侧,第一锁紧垫圈用于顶紧第一螺母;第一垫圈和第一锁紧垫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端头本体,第一端头本体用于将导线连接在螺柱上。

7、可选的,螺柱和第一端头本体上电镀有导电防腐层。

8、可选的,第二端头组件包括第二垫圈和第二锁紧垫圈,第二垫圈和第二锁紧垫圈套装在螺柱上,第二锁紧垫圈位于第二垫圈远离绝缘件的一侧,第二锁紧垫圈用于顶紧第二螺母;第二垫圈和第二锁紧垫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端头本体,第二端头本体用于将导线连接在螺柱上。

9、可选的,第二端头本体上电镀有导电防腐层。

10、可选的,绝缘件采用环氧树脂或聚醚醚酮材质制成。

11、可选的,绝缘件采用环氧树脂传递和注塑工艺制成。

12、可选的,绝缘件采用聚醚醚酮注塑成型工艺制成。

13、本发明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4、绝缘件安装在螺柱上,通过第一螺母配合第一端头组件、第二螺母配合第二端头组件将两个导线分别固定在绝缘件的两侧,通过绝缘件阻隔,防止两个导线之间产生离子电路通道,避免出现短路故障,漏电、穿透等风险。

15、绝缘件内部掏空,使绝缘件内部形成空腔,增大两个连接导线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击穿漏电,提高接线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在增大爬电距离的情况下,实现了螺柱式接线端子的小型化,简化了整体结构,从而满足工作环境的有限空间使用,适用范围广。

16、绝缘件整体呈扁平的形状,便于掏空绝缘件内部,通过扁平的绝缘件配合内部掏空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增大绝缘件的爬电距离,同时减小螺柱式接线端子的整体体积,以满足工作环境的有限空间使用。

17、绝缘件采用环氧树脂或聚醚醚酮材质制成,具有耐辐照和耐高温的特性,这两种绝缘材质的电气性能极好,保证了绝缘件运行可靠,能够满足核级接线端子所要求的高温、高湿、核放射性工作环境条件,延长了螺柱式接线端子在特殊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用螺柱式接线端子,所属电气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绝缘件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端头组件,第一端头组件远离绝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将第一端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螺柱上;绝缘件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端头组件,第二端头组件远离绝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将第二端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螺柱上。绝缘件安装在螺柱上,通过绝缘件阻隔两个导线,防止两个导线之间产生离子电路通道,避免出现短路故障,漏电、穿透等风险。绝缘件内部掏空,增大两个连接导线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击穿漏电,提高接线的安全性;同时,在增大爬电距离的情况下,实现了螺柱式接线端子的小型化,从而满足工作环境的有限空间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邱新媛,郭星,陈青,李朋洲,尹浩然,李锡华,段绪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