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4800发布日期:2023-09-09 19:1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应用于电池包内的冷却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先将若干电芯集成设置为电池模组,然后在电池模组的顶部端面或者底部端面设置液冷板,通过电池模组内电芯与液冷板之间的接触换热,实现对电芯以及电池模组的热管理。但是这种方式中,电芯需要设置为立式布局,因此电芯与液冷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实际上的换热效果不佳。第二种,在电芯与电芯之间设置液冷板,此时电芯与液冷板为通过大侧面的方式实现接触换热。但是这种方式中,液冷板的冷却液进、出口均为设置在电池包的内部,与电芯处于同一内部空间内,管头的安装设置不仅会占用电池包的内部空间,同时管头的连接可靠性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2、而且,液冷板内为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流动实现对电芯及电池模组的冷却,而在面对高速爬坡、持续爬坡以及大功率快充等叠加工况时,此时电芯的温升较大,通过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的方式在温升较大时的反应较慢,电池的持续温升仍会导致高温报警,从而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电池包。

2、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3、一方面,本申请中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4、若干冷板,每一所述冷板内均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5、承托底板,若干所述冷板设置于所述承托底板,两所述冷板之间形成可供电芯安装的安装间隙;所述承托底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插接连通并形成第一温控回路,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插接连通并形成第二温控回路;

6、所述第一温控回路与冷却液供应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温控回路与空调冷媒供应回路连通。

7、作为优选,包括热管,所述热管设置在所述冷板内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8、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热管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的形式,可以有效利用热管所具有的传热速率快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在叠加工况下的冷却换热操作,提高冷却速率。

9、另一方面,本申请中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冷却系统。

10、作为优选,包括电池包框架,所述承托底板兼做所述电池包框架的底板。

11、上述优选方案中,将所述承托底板兼做所述电池包框架的底板,可以提高所述电池包框架的集成设计程度,实现对成型后的电池包的高度进行优化设计。

12、作为优选,包括若干电芯,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两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内以形成组装单元;

13、在所述组装单元的端部设置有线束隔离板,所述电芯的极柱与所述线束隔离板电连接。

14、上述优选方案中,将电芯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内,可以实现在所述电芯与所述冷板的大侧面与大侧面之间的接触换热,整体的换热效果更好。同时,所述电芯与所述冷板之间形成组装单元,因此设置在两所述电芯之间的所述冷板,可以兼备支撑、防火隔热以及提供缓冲空间等作用。而设置的所述线束隔离板,则可以用于实现所述电芯的电气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电芯的壳体底端设置有防爆缝,所述防爆缝通过结构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电芯的壳体底端上形成。

16、上述优选方案中,采用结构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电芯的壳体上制成所述防爆缝,相对于传统技术上安装防爆阀的方式而言,可以便于实现所述电芯上安装结构的简化,降低投产成本。

17、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底板内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绕设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外侧;

18、所述排气通道上对应所述防爆缝设置有上爆破片,所述排气通道内填充设置有灭火剂。

19、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的所述上爆破片,可以对所述排气通道和电池包的内部空间进行阻隔,同时,在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灭火剂;当出现热失控时,所述上爆破片被击穿,此时则可以通过所述灭火剂,对热源进行扑灭,提高应用安全性。

20、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底板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下爆破片,所述下爆破片对所述排气通道和外界进行阻隔。

21、上述优选方案中,设置的所述下爆破片,在热失控时,可以提供给热源一个向下的输出通道,从而避免热源向上爆发时直接对乘员舱造成危害。

22、作为优选,所述线束隔离板上设置有若干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23、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防止所述相变材料脱出的封盖件。

24、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设置的相变材料,可以实现对所述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之间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及释放,进而实现对所述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之间进行冷却。

25、作为优选,所述线束隔离板包括供所述汇流排安装的竖板部和横板部;

26、所述横板部上设置有供柔性电路板安装的第二凹槽,沿竖直方向,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不重叠。

27、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所述线束隔离板上的竖板部和横板部的设置,从而使得设置后的所述汇流排和柔性电路板可以错开,实现电气连接后的高低压电气隔离,提高应用安全性。

28、本申请中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申请中提供有一种冷却系统,在该冷却系统中形成有第一温控回路和第二温控回路,所述第一温控回路与所述第二温控回路相互独立,从而可以便于实现不同冷却介质的接入,例如冷却液和空调冷媒,进而适配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冷却需求,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应用性能。

30、本申请中提供有一种电池包,通过在电池包内应用上述的冷却系统,使得电池包可以应用在高速爬坡及大功率快充等叠加工况下,使用效果更好;同时,还设置有线束隔离板,可以便于实现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之间的冷却,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在电池包框架内集成设置有灭火剂,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阻止热失控的蔓延,提高应用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所述热管设置在所述冷板内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却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框架,所述承托底板兼做所述电池包框架的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电芯,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两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内以形成组装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壳体底端设置有防爆缝,所述防爆缝通过结构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电芯的壳体底端上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底板内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绕设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底板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下爆破片,所述下爆破片对所述排气通道和外界进行阻隔。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上设置有若干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包括供所述汇流排安装的竖板部和横板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电池包,主要包括若干冷板和承托底板;每一所述冷板内均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若干所述冷板设置于所述承托底板,两所述冷板之间形成可供电芯安装的安装间隙;所述承托底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插接连通并形成第一温控回路,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插接连通并形成第二温控回路;所述第一温控回路与冷却液供应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温控回路与空调冷媒供应回路连通。本申请可以适配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冷却需求,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应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许炳,陈炜莹,李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