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0454发布日期:2023-11-16 13:2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1、锂电池具有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商业化路线的成熟与成本的不断降低,锂电池逐渐代替价格低廉的铅蓄电池,在性能上更胜一筹,已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目前储能电池主要用于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等领域。

2、现有的锂电池电容器(公开号:cn115274315b)至少有以下弊端:上述专利中的电容器是通过粘接进行固定的,使得在其中某个或多个电容器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对胶液进行融化才能取出电容器进行更换,不便于对损坏的电容器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包括外壳、若干锂电池本体和若干电容器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且若干锂电池本体通过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插设于相邻四个锂电池本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锂电池本体与电容器本体均位于隔板的上方安装,所述引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电架,所述导电架的上表面均匀贯穿开设有若干与电容器本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电容器本体的顶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导电架靠近通孔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触片,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用于对触片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对电容器本体底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下表面开设有与触片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外壳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限位架插设于矩形开口内,且限位架靠近矩形开口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外壳与矩形开口相对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架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对密封垫进行锁紧的锁紧机构。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隔板下方的顶架,所述顶架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与电容器本体底端相匹配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顶端贯穿隔板的上表面并与其滑动安装,所述顶架与外壳的底壁之间设有抵紧机构。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抵紧机构包括两两一组对称固定安装于顶架下表面的两组固定块,所述外壳相对两侧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根导杆,两根所述导杆的外表面对称滑动安装有两块移动板,一组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均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移动板的端部转动安装。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相对两侧的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块移动板的外表面并与其螺纹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壳靠近矩形开口一侧外表面的门型架,所述门型架与外壳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扇形挡块,所述密封垫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扇形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转轴与双向丝杆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门型架的外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支撑块的外表面并固定安装有旋钮。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转轴与双向丝杆外表面的两个带轮,两个所述带轮的外表面套设有皮带。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在导电架上转动安装多个用于连接电容器本体的触片,在其中某个或多个电容器本体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将与损坏的电容器本体相对应的触片向一侧拨动,即可取出损坏的电容器本体,方便对损坏的电容器本体进行更换。

13、2.在将限位架完全插入外壳内后,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蜗杆转动,使蜗杆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蜗轮转动,使蜗轮通过转轴带动扇形挡块转动,使扇形挡块转动至密封垫外侧开设的卡槽内,使扇形挡块与密封垫相互锁紧,对限位架进行限位,防止限位架滑出外壳。

14、3.在转轴带动扇形挡块转动的同时,转轴将通过带轮与皮带带动双向丝杆转动,使双向丝杆两端螺纹连接的移动板能够通过转杆将顶架向上顶升,使顶架上安装的限位管能够向上移动,将电容器本体向上顶,使电容器本体与触片抵接的更加紧密,能够有效的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包括外壳(1)、若干锂电池本体(2)和若干电容器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本体(2)安装于外壳(1)的内部,且若干锂电池本体(2)通过引脚(5)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3)插设于相邻四个锂电池本体(2)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4),所述锂电池本体(2)与电容器本体(3)均位于隔板(4)的上方安装,所述引脚(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电架(6),所述导电架(6)的上表面均匀贯穿开设有若干与电容器本体(3)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电容器本体(3)的顶部插设于通孔内,所述导电架(6)靠近通孔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触片(7),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用于对触片(7)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外壳(1)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对电容器本体(3)底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架(8),所述限位架(8)的下表面开设有与触片(7)相匹配的限位槽(9),所述外壳(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矩形开口(20),所述限位架(8)插设于矩形开口(20)内,且限位架(8)靠近矩形开口(20)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10),所述外壳(1)与矩形开口(20)相对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架(8)相匹配的固定槽(21),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对密封垫(10)进行锁紧的锁紧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隔板(4)下方的顶架(11),所述顶架(11)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与电容器本体(3)底端相匹配的限位管(12),所述限位管(12)的顶端贯穿隔板(4)的上表面并与其滑动安装,所述顶架(11)与外壳(1)的底壁之间设有抵紧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机构包括两两一组对称固定安装于顶架(11)下表面的两组固定块(15),所述外壳(1)相对两侧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根导杆(13),两根所述导杆(13)的外表面对称滑动安装有两块移动板(14),一组两个所述固定块(15)的外表面均转动安装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远离固定块(15)的一端与移动板(14)的端部转动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相对两侧的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杆(28),所述双向丝杆(28)的两端分别贯穿两块移动板(14)的外表面并与其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壳(1)靠近矩形开口(20)一侧外表面的门型架(17),所述门型架(17)与外壳(1)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扇形挡块(19),所述密封垫(10)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扇形挡块(19)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转轴(18)与双向丝杆(28)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架(17)的外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23),两个所述支撑块(23)之间转动安装有蜗杆(24),所述转轴(18)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蜗轮(22),所述蜗轮(22)与蜗杆(24)相啮合,所述蜗杆(24)的一端贯穿支撑块(23)的外表面并固定安装有旋钮(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转轴(18)与双向丝杆(28)外表面的两个带轮(26),两个所述带轮(26)的外表面套设有皮带(2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型微孔硬碳嵌锂电池电容器的结构,包括外壳、若干锂电池本体和若干电容器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且若干锂电池本体通过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本体插设于相邻四个锂电池本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锂电池本体与电容器本体均位于隔板的上方安装,所述引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电架。本发明通过在导电架上转动安装多个用于连接电容器本体的触片,在其中某个或多个电容器本体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将与损坏的电容器本体相对应的触片向一侧拨动,即可取出损坏的电容器本体,方便对损坏的电容器本体进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于北光,魏冠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讷二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