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1985发布日期:2023-10-22 09:5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大电流连接器常采用公端子、转接簧片、母端子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零件实现连接功能。多个零件之间的装配较为复杂,且零件本身的结构亦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造价低的转接端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弹片部;以及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弹片部。

3、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片部包括抵接部、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沿不同对接方向自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基部平滑延伸。

4、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基部包括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所述第三基板沿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且,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二弹片部包括第五弹片和第六弹片;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五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五弹片包括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四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三基板;第六弹片连接至所述第四基板,所述第六弹片包括所述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三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四基板;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5、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所述第五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弹片包括所述第一导向段,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侧或两侧;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导向片连接至所述第一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三基板的侧边;所述第六弹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弹片包括所述第二导向段,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侧或两侧;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导向片连接至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四基板的侧边;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6、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导向段沿第一弧形面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导向段沿第二弧形面延伸。

7、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片部还包括第七弹片和第八弹片;所述第七弹片自所述第三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七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五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七弹片和所述第五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七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三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一弧形面延伸;所述第八弹片自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八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六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八弹片和所述第六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六弹片的凸出所述第四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二弧形面延伸。

8、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连接至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弹片部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沿第三弧形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弹片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沿第四弧形面延伸,且,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朝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凸伸出所述第二基板。

9、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片部还包括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所述第三弹片自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弹片和所述第一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三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一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三弧形面延伸;所述第四弹片自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弹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四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弹片的凸出所述第二基板的部分沿所述第四弧形面延伸。

10、作为本发明中转接端子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壁、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对的第二固定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壁;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固定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固定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基板;所述第二固定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固定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至少部分相隔一定距离。

11、此外,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和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配的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为本发明中所揭露的转接端子。

12、再者,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所述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转接端子相插配。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揭示的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连接器包括转接端子和第一导电端子,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对接部能够与连接器中的第一导电端子插接,第二对接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中的第二导电端子插接,进而实现两个连接器的连接。此外,所述转接端子的对接部分(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主要包括基部以及凸出所述基部以实现抵接连接的弹片部,转接端子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131)包括第三基板(1311)和第四基板(1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1321a1)和所述第一导向段(1321a2)沿第一弧形面(α)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部(1322a1)和所述第二导向段(1322a2)沿第二弧形面(β)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部(132)还包括第七弹片(1323)和第八弹片(132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包括第一固定壁(121)、与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相对的第二固定壁(12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一端的第一连接壁(1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壁(1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壁(122)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壁(124);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和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插配的转接端子(1);

1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


技术总结
一种转接端子,包括固定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固定部连接,第一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第一基部的第一弹片部;第二对接部与固定部连接,第二对接部被配置为与一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插配,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基部和至少部分凸出第二基部的第二弹片部。本发明的转接端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转接端子和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