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2803发布日期:2023-09-16 16:1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箱和设置在电池箱内且串联的多个电池模组,以通过多个电池模组提高储能装置的供电能力。储能装置的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并聚集在电池箱内,而为了避免电池箱内的温度过高,通常会在电池箱内设置具有流道的冷板,以通过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实现与电池箱内热量的交换。

2、对于设置有多个电池模组的储能装置,通常会对冷板进行折弯,以得到端板和侧板,进而将侧板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而在折弯冷板时,冷板在弯折处的内板容易发生褶皱,在弯折处的外板发生拉伸且容易凹陷,从而导致冷板的流道变形,减小流道的截面积,甚至堵塞流道,降低与电池箱内热量的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流体畅通性的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2、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板,包括:

4、冷板本体,具有端板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的弯折部,所述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弯折部均具有流道,且所述弯折部的流道连通所述端板的流道和所述侧板的流道;

5、支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端板的流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侧板的流道内,所述支撑部为螺旋状结构,且位于所述弯折部的流道内。

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撑件的支撑部为螺旋状结构,从而在折弯冷板本体的过程中,可通过支撑部的伸长变形避免对冷板本体的限制,同时可通过支撑部在弯折部的流道内对弯折处内板、外板的支撑,避免在折弯时内板发生褶皱的现象,以及外板发生拉伸且凹陷变形的现象,从而保证冷板本体折弯后弯折部的流道的畅通性。

7、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端板具有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侧板具有第三流道;

8、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口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出口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

9、所述冷板包括两个所述支撑件,一个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进口流道内,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10、另一个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出口流道内,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

1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端板的进口流道与侧板的第三流道的第一端,以及端板的出口流道与侧板的第三流道的第二端均设置支撑件,从而能够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增大对平板状的冷板折弯时在弯折处的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板折弯后的效果,且保证冷板的流道内流体的畅通性。

12、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冷板本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端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流道连通所述端板的流道和所述第一侧板的流道,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流道连通所述端板的流道和所述第二侧板的流道;

13、所述冷板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端板的流道内,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流道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流道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流道内,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流道内。

14、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冷板本体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贴合且在边缘处固定连接;

15、所述内板朝向所述外板的表面具有向背离所述外板方向的凹陷,所述凹陷与所述外板围成流道。

16、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外板与内板围成的流道内设置支撑件时,能够有效保证支撑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且在焊接支撑件与外板或内板时,能够准确确定焊接位置,避免虚焊的现象。

17、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部沿周向的外轮廓呈矩形。

18、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支撑部沿周向的外轮廓为矩形的情况,能够增大支撑件的支撑部与弯折部的流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支撑部对弯折部处内板、外板的支撑效果。

19、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管状结构,且沿周向的外轮廓呈矩形。

2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上相背的两个外侧壁均能够与端板的流道内壁抵接或固定,第二连接部上相背的两个外侧壁均能够与侧板的流道内壁抵接或固定,从而提高支撑件在冷板本体的流道内限位的稳固性。

21、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螺旋状结构,且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22、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支撑部为一体式的螺旋状结构,便于简化支撑件的结构,另外,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还能够同步伸长,从而减小支撑部所需要的变形量,避免支撑部发生伸长变形后因产生的反作用力较大而促使冷板本体发生的变形。

23、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端板的流道内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板的流道内壁固定连接。

2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固定,可实现支撑件在流道内的固定,避免在折弯平板状的冷板时,支撑件发生移位,而降低支撑件的支撑部对弯折处的支撑效果。

25、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以及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冷板;

26、所述冷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端板、所述侧板均沿所述箱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侧板的一侧。

27、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能够通过冷板本体的流道内流经的流体有效降低箱体内的温度,使得储能装置处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而保证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

28、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29、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在储能装置具有稳定的充放电性能的情况下,保证了用电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冷板(3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11)具有进口流道(3111)和出口流道(3112),所述弯折部(313)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侧板(312)具有第三流道(31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本体(31)具有第一侧板(3122)和第二侧板(3123),以及连接所述端板(311)和所述第一侧板(3122)的第一弯折部(3131),连接所述端板(311)和所述第二侧板(3123)的第二弯折部(3132),所述第一弯折部(3131)的流道连通所述端板(311)的流道和所述第一侧板(3122)的流道,所述第二弯折部(3132)的流道连通所述端板(311)的流道和所述第二侧板(3123)的流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本体(31)包括外板(314)和内板(315),所述外板(314)和所述内板(315)贴合且在边缘处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3)沿周向的外轮廓呈矩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均为管状结构,且沿周向的外轮廓呈矩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均为螺旋状结构,且与所述支撑部(323)为一体式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端板(311)的流道内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与所述侧板(312)的流道内壁固定连接。

9.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和电池模组(20),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冷板(30);

10.一种用电设备(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400)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所述储能装置(100)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4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该冷板包括:冷板本体,具有端板和侧板,以及连接端板和侧板的弯折部,弯折部的流道连通端板的流道和侧板的流道;支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支撑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端板的流道内,第二连接部位于侧板的流道内,支撑部为螺旋状结构,且位于弯折部的流道内。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撑部为螺旋状结构,从而在折弯冷板本体的过程中,可通过支撑部的伸长变形避免对冷板本体的限制,同时可通过支撑部在弯折部的流道内对弯折处内板、外板的支撑,避免内板发生褶皱的现象,以及外板发生拉伸且凹陷变形的现象,从而保证折弯后流道的畅通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烈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