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20945发布日期:2023-11-04 04:1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换热板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电池包的设计方案中,电池包设置有换热板,并利用换热板对电池进行散热,然而,现有的电池包的换热板的换热效果难以满足要求,影响电池包热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换热效果较佳的换热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板,其中,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中间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间隔布置,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中间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一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均与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中间板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经由所述连通口相连通。

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5、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中间板,中间板具有朝向第一板的第一面和朝向第二板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一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一流道,第二面与第二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中间板开设有连通口,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经由连通口相连通。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条延伸方向相同的流道,并通过中间板开设的连通口,即可实现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导流,有利于减少流阻,提升流速,从而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果。

6、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换热效果较佳的电池包。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以及本发明提出的所述的换热板。

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包,通过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换热板,能够提升冷却效果,优化电池包的热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中间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间隔布置,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中间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一面和朝向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通方向和在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均与所述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中间板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经由所述连通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具有沿宽度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沟槽开口于所述第一面,并与所述第一板相配合而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沟槽开口于所述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二板相配合而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设置有进出液口,所述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直接连通;其中,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宽度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设置有进出液口,所述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直接连通;其中,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8mm,且所述第二流道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2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设置有进出液口,所述进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直接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经由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于所述进出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设置有流道桥,所述流道桥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二流道之间,并跨过两个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流道桥沿所述延伸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开口,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其中,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一流道的至少两个所述流道桥沿所述延伸方向错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桥与所述第二流道的连通处为所述连通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具有回流区,所述回流区设置有型腔,所述型腔内不流通换热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沿宽度方向,所述型腔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8mm,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具有本体部以及折边,所述折边由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弯折形成,所述本体部和折边分别用于对电池的不同表面散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方向,所述折边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

1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设置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换热板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不同表面;其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连接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换热板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设置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换热板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同一个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换热板背向所述电池组的一侧,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换热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换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中间板,第一板与第二板间隔布置,中间板设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中间板具有朝向第一板的第一面和朝向第二板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一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一流道,第二面与第二板相配合而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流通方向与延伸方向相同,中间板开设有连通口,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经由连通口相连通。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条延伸方向相同的流道,并通过中间板开设的连通口,即可实现换热介质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导流,有利于减少流阻,提升流速,从而提升换热板的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肃然,魏明敏,方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