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4661发布日期:2023-11-18 02:3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涉及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池结构的电极都是分布在电池的两端位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其两端分别布局外接引线进行使用,这样的线路布局增加了空间使用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将电池的两端引线同时布局到电池一端的方式以提高其应用的场景。

2、而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需要将对应的控制单元与电池的电极进行安装连接,而电池的电极常以两个金属柱的方式存在,控制单元则为一电路板,并且该电路板上开设有金属连接槽,用于将金属柱插设在金属连接槽上,以实现电池与电路板的稳定连接,同时在将电路板与电池进行稳定连接后,还需要一盖体以实现对电路板的防护,上述生产环节中,多为手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多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以便于后续的检修,那么在实际的生产安装过程中,由于尺寸的原因,插接结构设计较小,手动插接的成功率交底,进而导致实际的生产效率较低。

3、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电极结构生产环节中,多为手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多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以便于后续的检修,那么在实际的生产安装过程中,由于尺寸的原因,插接结构设计较小,手动插接的成功率交底,进而导致实际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发明提供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包括架体,架体的中部设置有输送带,用于间歇性的输送电池本体,电池本体上端设有分别与其正负极相连接的金属柱;以及设置在输送带上侧位置的调节组件,用于调整位于输送带上的电池本体的姿态,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输送带上部两侧的调节件,通过调整调节件的位置使其接触金属柱而带动电池本体进行调整;以及按压机构,用于将电路板组件安装在电池本体上,包括与架体保持固定连接的放置架,以及活动连接在放置架上的按压件,按压件与电路板组件中部的通孔形状相同,当按压件延伸至通孔内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调整电路板组件的姿态使得电路板组件上的金属连接槽与金属柱位置相对应;还包括安装组件,用于实现盖体与电池本体之间的安装,包括相对于架体活动的转动盘,转动盘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管,套管通过软管与外部风机连通,套管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接环,卡接环通过负压机构实现对盖体的吸附。

4、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塞管,与架体保持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管的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管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用于带动第一活塞杆复位;第一活塞杆的内端延伸至第一活塞管外部与调节件固定连接,并且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支撑架,用于对调节件进行支撑,并且支撑架与调节件之间保持滑动配合;调节件的中部外壁上还设置有圆柱体。

5、进一步地,还包括清理单元,用于对电池本体上端金属柱外壁的清理;清理单元包括与第一活塞管保持连通的两个出气管,出气管与开设在调节件上的出气孔保持连通。

6、进一步地,放置架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半圆状的导向管,两个导向管的中部之间形成导向槽;导向槽的两侧位于导向管的外壁上安装有搭接条,搭接条为橡胶材质,当按压件带动电路板组件于竖直方向下移时,电路板组件会挤压搭接条继续向下移动,直至完全安装在电池本体上。

7、进一步地,还包括活动连接在放置架上的移动框,移动框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管,第二活塞管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下端穿过第二活塞管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通过弹性囊与按压件上端外壁固定连接,当通过外部气泵向第二活塞管内注入气体时,第二活塞杆带动设置的移动板向下移动,并使得按压件下移至电路板组件上侧位置,使得按压件与电路板组件的上端外壁接触。

8、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按压件是否下移至电路板组件上的通孔内;检测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间歇性的检测弹性囊内的气压,若气压超过阀值,停止外部气泵向第二活塞管内注入气体,并通过设置的转动单元带动设置的第二活塞管转动,直至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压低于阀值,还包括设置于按压件底面中部的接触传感器,当接触传感器检测到按压件处于电路板组件上的通孔内时,并控制外部气泵继续向第二活塞管内注入气体,继续带动按压件下移;其中转动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活塞管外壁上的从动齿,以及转动连接在移动框上的主动齿,主动齿与外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单元,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弹性囊内的气压是否超过标准值,其中标准值大于阀值,若超过弹性囊内的气压超过标准值,则控制转动单元控制外部伺服电机带动第二活塞管以及按压件转动,直至弹性囊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值;此时电路板组件上的金属连接槽与电池本体上的金属柱保持位置相对应,而后继续利用外部气泵向第二活塞管内注入气体,完成电路板组件与电池本体之间的安装。

10、进一步地,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卡接环下端的两个环状槽,环状槽与盖体的外壁相适配,以及开设在环状槽内的吸附孔,吸附孔与安装在卡接环上的连通管保持连通,连通管与外部的负压泵输出端保持连通;转动盘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能够带动设置的转动盘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以及固定连接在架体上的水平板,用于对盖体进行放置,盖体上还对应设置有与盖体上安装柱以及安装管相对应的避让孔。

11、进一步地,还包括通电单元,用于检测安装完成后的电极结构中,电路板组件与电池本体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包括设置于卡接环中部下侧的金属片,以及固定安装在卡接环下端中部的连接柱,金属片以及连接柱分别与设置在转动盘上的指示灯的负极以及正极电连接。

12、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自动化的电池电极的生产线,能够极大的提高电极的生产效率,并且结合设置在生产系统中的调节组件、按压机构以及安装组件,能够实现对电池本体的自动调整,并实现电路板组件以及盖体的稳定安装。



技术特征:

1.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制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电极结构的生产系统,包括架体,架体的中部设置有输送带,用于间歇性的输送电池本体,电池本体上端设有分别与其正负极相连接的金属柱;以及设置在输送带上侧位置的调节组件,用于调整位于输送带上的电池本体的姿态;以及按压机构,用于将电路板组件安装在电池本体上;还包括安装组件,用于实现盖体与电池本体之间的安装。通过设置的自动化的电池电极的生产线,能够极大的提高电极的生产效率,并且结合设置在生产系统中的调节组件、按压机构以及安装组件,能够实现对电池本体的自动调整,并实现电路板组件以及盖体的稳定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廖福宁,罗元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凯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